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小水电绿色发展现场会--典型做法案例--典型案例

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贵州省黔东南州典型案例

2024-11-05 10:59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


一、背景情况

黔东南州共有小水电站339座、占全省小水电站总数28%,总装机74.14万千瓦、占全省小水电站装机总数18%。由于历史原因,小水电存在建设标准低、设施设备老化、单站规模小且自动化水平较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从根本上提高小水电安全生产和生态流量保障水平,州水务局积极谋划开展小水电集约化改革,力争在3年内完成全州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权整合升级,建成1个智慧水电数据中心(凯里)、2个流域集控中心(镇远、从江),逐步实现统一管理、集中控制、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管理目标。目前,全州已建成两个水电集控中心(其中舞阳河水电集控中心纳入管理电站21座、开关站2座;都柳江水电集控中心纳入管理电站4座),完成黔东南州智慧水电数据平台一期开发。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权属分离,推动电站管理集约化。一是建立运管主体。印发《黔东南州小水电集约化改革工作方案》,建立政府指导国企运作技术支撑工作机制,组建黔东南州洪瑀水电集约化管理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推动集约化改革试点工作,使改革有抓手、有力量。二是推动权属分离。充分考虑小水电产权分散、股权复杂的实际,积极动员业主将电站1520年的运行管理权移交集约化管理公司,并签订权属分离合同,明确业主保留电站所属权,参与分红;集约化管理公司拥有电站运营权,对电站进行委托运营管理。截至目前,已整合29座电站运行管理权、启动8座电站移交程序。三是落实权责统一。由集约化管理公司负责综合开发利用电站资产资源,自主对电站实施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渔业养殖、库房出租、集约化管理等,不断为电站赋能,持续提升电站价值。

(二)技术赋能提升,推动电站运行智能化。一是实施智能改造。运用数字技术,对纳入集约化管理的电站分批实施智能化改造,新增智能控制盘柜和软件系统,推动管理指标、两票和巡检记录等电子化,发电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对有条件的电站增设生态机组或实施增效扩容,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截至目前,已改造电站12座,建设生态机组项目3个,总投资9067万元。二是建设数据平台。积极推动1个数据平台、3个集控中心建设,实施分流域分片区管控(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片区),推进电站运行数据和水文气象数据实时共享,形成生态流量、水雨情、水库运行、防洪安全、发电生产一张网,逐步实现流域梯级联合调度的管理目标。截至目前,已建成黔东南州智慧水电数据平台一期和舞阳河流域水电集控中心,初步完成舞阳河和六洞河干流梯级智能调度数据模型。三是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将小水电改造项目纳入州级水网规划等综合或专项规划,编制《黔东南州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项目技术方案》,为项目融资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精选一批条件较好的电站进行打捆培育,以电站的20年运营管理权作为融资条件,广泛吸引社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通过贷款、购买、参股等方式进行融资,签订三方或多方协议,全面保障各方利益;同时积极整合东西部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和资金,助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试点建设。目前,已成功打造黔东南州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项目,总投资4.92亿元,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超长期国债资金9840万元,项目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评审,正在等待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三)完善监管体系,推进电站生产标准化。一是开展动态排查。结合地区实际,制定《黔东南州小水电站安全生产十有标准》,建立区域内小水电双重监管机制,发挥集约化管理公司专业人员和设备优势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生态流量检查。二是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鉴于全州4000千瓦以上小水电装机占比73%,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以4000千瓦为界限,制定全州小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分级分批逐步推动全州小水电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24座小水电站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电站管理要求。三是提高安全水平。对县区、电站相关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联合应急、市监等部门常态化开展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检验等督导检查,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持续提高电站安全生产保障水平。2023年全州共培训电站一线技术人员87人并通过考试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完成特种设备检验24座、严重安全隐患强制退出2座。

三、工作成效

一是电站运行安全得到全方位保障。通过对电站开展压力钢管等重点部位的检验检测和安全整治,加装智能传感器,电站运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重组并持证上岗,完善安防监控和系统智能主动预警等功能,全面提高了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二是生态流量泄放得到长效监管。贵州农村水电应用监管服务平台和集控中心数据平台对已纳入电站生态流量进行双监管,监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得到有效发挥。自纳入统一管理以来,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合格率和完整率全部达到90%以上,有力保障了河道水生态水环境健康。

三是电站发电效益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对电站发电机组的硬件优化、发电程序的智能化提升、水雨情精准预报预测等,有效降低了电站运行成本。纳入集约化管理的电站2024年上半年效益对比多年同期平均收益高出20%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