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水电岗位培训 铸就安全生产长城
一、深刻洞察,剖析问题 福建省尤溪县共有209座小水电站,建成至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不断注入新生活力。然而,尤溪县小水电点多面广,安全生产管理形势复杂。一是招工难与人员老龄化。小水电站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工作环境艰苦,岗位吸引力不足。加之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导致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如全县209座电站从业人员430人中50岁以上从业人员人数281人,占比高达65.35%,不少电站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电站的正常运营,更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二是小而散的布局与技术管理退化。全县209座小水电,装机容量共有24.1694万千瓦。其中,500千瓦以下的电站数量共111座,占比高达53%,装机容量为2.9054万千瓦,仅占12%,小而散的布局使得技术管理难度加大。同时,许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而建设年限20年以上(建设年限20年-20年的120座、建设年限30年-40年的13座、建设年限40年以上的23座)的电站占75%,这些老化的电站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管养维护。三是重视不足与行业监管弱化。全县209座小水电站仅有40本电工证,拥有电工证的人员寥寥无几,仅占9.3%,持有运行岗位合格证不到25人,占5.8%,更是稀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人员严重不足,导致行业强监管难以落实,开展全面、系统的行业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协同合作,精心组织 一是强化宣贯,提高认识。多次召集各小水电站负责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国家和省市关于小水电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各电站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电站,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收集国内外小水电安全事故案例,制成警示教育片播放,警醒从业人员。二是校地合作,提升办班质量。依托尤溪职业技术中专学校等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农村水电站技术管理规程》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为依据,举办6期培训班,每期培训4天,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培训效果。三是电站全覆盖,全面提升防范能力。要求每个电站至少派一人参加培训,未按要求持证上岗的,依法依规采取约谈、暂缓结算电费等举措,压实电站业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四是差异化培训,精准提升技能。以技术规程为基准,设置基础培训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岗位职责的电站人员,如业主、运行值班员、运行值班长、特殊作业人员等,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组织学员到先进电站实地参观,借鉴优秀管理经验,提升履职能力。每期培训后,组织闭卷考试,成绩合格的,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五是强化组织协调,提升培训保障能力。尤溪县水利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人社系统培训补贴范围,确保培训经费。县小水电协会参与培训筹备工作,带头报名参加培训,并逐站上门动员,提高电站的参与积极性。六是培训证书数字化管理,打造标准化队伍。率先在全省使用二维码证书,实行一人一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证书,可查询参训人员的学习、考试情况、发证等管理信息,实现对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三、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尤溪县小水电岗位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209座水电站的运行岗位从业人员实现了100%持证上岗,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显著提高。2023年以来,尤溪县以参训人员为主力,组织开展小水电站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问题排查能力显著提高,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100%,生态流量月考核达标率100%,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培训带动65座电站完成了智能化改造,30余座电站实现了集约化运行,2座电站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