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唯一省管灌区,是农业灌溉为主,兼水力发电和生态环境供水的综合型灌区。农业灌溉取水口为岗南、黄壁庄水库,年取水量为5.21亿立方米,灌溉范围涉及石家庄、衡水、邢台、辛集市的14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0万亩,年均粮食产量10亿公斤。南水北调利用石津灌区干渠向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的25个县(市、区)的36个供水目标输送引江水,惠及人口2300多万,设计年引水量10.5亿立方米,取水口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田庄分水口。

总干渠夜景
二、经验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明确管理目标
灌区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认真分析研究,摸底数,理思路,确立了“标准明确、责任落实、工程安全、制度健全、设施完备、管理专业、运行高效、环境优美”的管理目标。
(二)实地观摩找差距,交流学习促提升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干”的工作思路,先后到河南、山东等省灌区和南水北调工程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知识水平。先后召开推进会12次,组织实地观摩6次,确保标准化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三)建章立制补短板,规范行为夯基础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组织对工作职责、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修订21件,新定15件,保留39件,汇总形成75件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办法汇编》。二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了《发文流程图》等56项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图和《电气工作票》等20种水电业务操作票及检查清单。三是明确工作标准。明确了设施设备维养、检修、巡查、操作、责任人等规章制度,做到操作有规程、问题有预案、检查有记录,不断提升了管理水平。
(四)应急预案是保障,运行安全是关键
一是规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了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和防汛调度、水污染、冰期输水、渠道决口等9个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汛期水量调度、淹溺、水污染等8个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二是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建立完善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运行。
(五)强化预算管理,多举措落实资金
累计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先后对总干渠7座和干渠13座水利枢纽、10座水闸安全鉴定、综合和人事档案室数字化管理、土贤庄水电站、总干渠300米示范段、13个基层单位党建文化活动室和健身房及后勤方面等按照行业标准化要求,进行提档升级,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三干渠
三、主要成效
(一)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促进标准化管理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制定了《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注销5个用水户协会,组建28个灌溉站,通过招标方式引进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形成了“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营”的管养分离模式。二是明确管理标准。落实了“四个一”和“四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四个一”即:一幅工程管理范围图、一张工程管理责任表、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一套供水计量软件;“四化”即:人员管理精细化、巡护管护流程标准化、涉水事件上报规范化、重大事件处置程序化。三是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建设有应急物资仓库、有职工学习书屋、有餐厅就餐、有浴室洗澡、有文体活动室、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建楼道文化的“七个有”设施。
(二)升级水情设施设备,促进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结合相关项目,累计投资6200多万元,埋设光缆494公里,视频监控397个,水情监测40余处,水情调度中心14处,三级测站配置船式超声多普勒流量计(ADCP)169台套,实现了在线测量;试验性改造分干以下中小型闸门共22处;安装了远控一体闸、测控一体闸和远程控制启闭机,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

船式超声多普勒流量计(试运行阶段)
(三)树立绿色发展,实现人水和谐
一是打造示范引领。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准段和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强化渠道治理。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加大清障力度,对左右村庄垃圾、道路桥梁排沥、保护范围界定、渠道确权划界等进行综合治理,对重要工程设施、重要保护地段,设置禁止事项告知牌和安全警示标识,提升了水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创建了人水和谐,构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
土贤庄水电站启闭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