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名单--大中型灌区(第一批)

宁夏青铜峡灌区

2024-03-11 18:07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一、基本情况

  宁夏青铜峡灌区是我国特大型引黄古灌区,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灌区位于宁夏中北部,南起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北至石嘴山,西抵贺兰山东麓,东接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约170公里。灌区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3个地级市及11个县区,行政区划总土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灌区灌溉方式以自流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2023年粮食产量16.36亿公斤。青铜峡灌区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大灌域,现有唐徕渠、西干渠、惠农渠等6个正处级管理单位。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16万亩,设计引水能力619立方米/秒,现有河西、河东总干渠2条,总长13公里;有干渠10条,总长1085公里,节制闸、退水闸201座,干渠直开口2401座,骨干渠道砌护率79%。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9,是宁夏主要粮食产区,为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改善生态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青铜峡灌区按照“全面规划、稳步推进,统一标准、分级实施”的原则,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灌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推动保障工程安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青铜峡灌区总干渠

  二、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管理费用收支两条线”“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撤段并所”,变“处所段”三级管理机构为“处所”两级,18家自管公司264人转入企业,初步形成了“购买社会化服务”和“组建养护大队”两种模式,保障管理单位正常运行。从调度控制、巡查巡护等各个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事-岗-人”全方位管理体系。通过冬季轮训、师带徒、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专业技术素养,推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正向激励机制,深入挖掘灌区水文化底蕴,传承、保护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汉延渠第五管理所

  (二)加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完善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常态化对高填方、大断面、水闸、渡槽等重点部位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和专项排查整治,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抗旱调度等各类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突和自救能力。

秦渠渠道

  (三)加强工程管理,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通过实施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银川都市圈供水、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基础设施节水改造,持续织密灌区水网。2023年5月,灌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累计发展高标准农田396.99万亩。1137公里骨干渠道全部完成了管理范围划界,关键位置统一设立界桩、警示牌、防护栏,自治区财政每年列支6000万元以上,有力保障了骨干渠道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建立工程管理名录库,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登记造册,对主要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一对一设置二维码,方便管理查询。

灌区水稻种植情况

  (四)加强供用水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项机制”建设,末级渠系水费与骨干水费均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利通区被水利部列入全国10个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之一。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组建基层水管组织75个,落实水管人员1366人,解决田间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管理问题。

田间测控一体化闸门

  (五)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灌区智慧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水量调度、工程管护、安全生产等信息化管理平台,灌区基本实现了远程控制、远程监测、统计报表、视频监控四大基础功能。在干渠引水口、水闸等重要节点安装水位、水量在线监控等自动化设施设备,灌区管理由“人工管理”向“智慧管控”转变,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稳步推进。

青铜峡灌区信息化系统

  (六)加强经济管理,促进灌区良性发展。科学核定供水成本,国有资产管理规范,严格审批并执行批复水价,水费实现了应收尽收、专账核算,运行经费缺口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全额保障,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

标准化闸房

  三、取得成效

  (一)管理理念明显提升。通过标准化管理政策宣贯、培训观摩、技能竞赛等,提升了管理理念,健全了工作标准,明确了岗位责任,强化了干部职工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意识。

  (二)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了运行管理、统筹控制、调度监测、维养巡护等各环节、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了岗位责任,明确了人员职责,细化了操作流程。

水闸标准化操作培训

  (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建设,老化工程设施逐步改善,灌溉能力显著提升,工程安全保障率明显提高,基层所段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四)供水保障更加有力。随着农业用水权改革的持续深化,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落实到位,调度运行规范高效,水量调配科学有序,基层用水管理更加精细,水权意识和节水意识明显提升。

青铜峡灌区潜坝及西干渠进水闸

  (五)信息化管理更上台阶。调度管理平台、在线监测计量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灌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灌区运行管理更便捷,调度控制更精准、过程管控更规范、信息掌握更及时。

青铜峡灌区水位实时计量

  (六)灌区管理逐步规范。骨干渠道、重点水工建筑物等统一设置的标识标牌,使工程简介、危险警示、操作流程可视即视,灌区边界和渠道管理范围划界明晰。

青铜峡灌区唐正闸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