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名单--大中型灌区(第一批)

江苏省淳东灌区

2024-03-11 18:41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淳东灌区始建于1975年,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属丘陵山区典型“长藤结瓜式”提水灌区。灌区以茅东闸为界,分属水阳江和太湖两个水系,灌区主要灌溉水源为胥河,由淳东灌区南站和淳东灌区北站从胥河提水灌溉、湖西干渠渠首闸引胥河水灌溉。灌区辖东坝、桠溪、固城、漆桥、青山茶场、付家坛林场等四街道两场圃,总面积405.5平方公里,受益人口21.91万人,设计灌溉面积3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30.5万亩,灌区主要种植水稻、冬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年均粮食产量6300多万公斤。

灌区范围内有大小排水河道50多条;中小型水库15座,大小塘坝21189座;全灌区现有干、支、斗、农渠3185条,总长1840.51公里,其中干渠5条,长45.57公里,支渠62条,长168.94公里,斗渠252条,总长约506公里,农渠2866条,总长约1120公里。涵、闸、桥各类配套建筑物9388座。

灌区渠首一级站20座,装机容量4940kW,设计提水流量14.5立方米/秒,灌区内二级提水站(从干渠或塘坝提水)162座,装机容量8540kW,设计提水流量14.65立方米/秒。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经验

2021年实施的淳东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在增强灌区灌排能力、建设智慧水体系的同时,淳东灌区紧盯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农业节水与供用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等六大方面,深入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建立起了责权明晰的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系。

在组织管理方面。2014年,淳东灌区顺利完成了改革,灌区管理所改革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过改革,灌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体制顺畅,权责明晰。同时,按照《高淳县淳东灌区管理暂行办法》,现采取分级管理制度,灌区管理机构由淳东灌区管理所+街道(水务站)+村组成。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落实区、街道、村三级管护经费,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人员培训,落实了防汛抗旱责任制,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健全。依法对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活动进行管理,发现违章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上报。对灌区重要工程设施、骨干渠道设置禁止事项告示牌和安全警示标志,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建立工程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和登记建档制度,建立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机制。截至目前,灌区没有发生一起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在工程管理方面。制定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对工程设施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全面,按规定开展工程观测,观测设施齐全,并对观测资料进行汇编分析。编制淳东灌区“一张图”,包括工程分布、水系、重点工程特征属性等,建立健全灌区数据库。按规定开展大型灌区管护范围划定工作,完善灌区工程各类标志标牌。严格落实值班和巡查制度,针对工程运行及维修养护工作,组织工程年度安全大检查。严格工程管理标准、作业标准,通过标准化管理,淳东灌区工程整体外观整洁、骨干工程运行正常,骨干渠道及渠系建筑物配套率和完好率达95%,并依法依规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在农业节水与供用水管理方面。自2017年开始农业水价改革工作,至2020年底,淳东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水和工程管护效果。灌区依法办理了取水许可,年取水量为13941万立方米。灌区积极推动节水工作,加强防渗渠道建设,干渠防渗护砌率90%以上,支渠防渗率70%以上。大力发展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经济作物喷滴灌面积约2.2万亩,水稻管道灌溉面积约0.6万亩,已成功建设国家节水型灌区,年均节约灌溉用水1400万立方米。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灌区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形成了“数据可视化、灌区一张图、综合业务平台、移动智能终端”四大模块,实现了灌区信息感知与采集、灌区水情旱情预测预警、灌区骨干工程遥控与监控、灌区用水管理与工程巡检在线监管和自动化控制,全面提升了灌区智慧化水平。

在经济管理方面。健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经费使用管理符合相关规定,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发生,有效落实了灌区运行管理经费,按物价部门批文收取水费,水费收取率100%,保障了灌区良性运行。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