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区概况 上浦闸灌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北部,是浙江省七大灌区之一,涉及全区15个乡镇街道的97.7万亩国土面积,设计灌溉面积40.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8.47万亩(含水田、园地),包含虞北、四十里河、章镇三大片区,近五年年均粮食产量1.8亿公斤。 上浦闸引水灌溉工程是上浦闸灌区的控制性工程,由上浦闸枢纽和总干渠组成,工程于1977年9月开工,1979年7月建成,总投资877万元,总投工398万工,1984年10月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工程。该工程联通虞北和四十里河网,同时,抬高水位形成提水灌溉的章镇片区,与虞北和四十里河片区共同组成上浦闸灌区。灌区现有渠道1333条,共1771公里。 上浦闸枢纽是上浦闸灌区的水源工程,拦截长诏水库的分配水量和曹娥江天然径流作为灌区农田灌溉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水源。工程运行四十余年至今,共向灌区引水30多亿立方米,保证了上虞灌区的农田灌溉和灌区范围内的其他产业用水,并兼济余姚、慈溪两市。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直以来,上浦闸灌区坚持建管并重,聚焦工程提升改造,强化水利工程“三化”改革,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灌区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标准化管理。参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最新的灌区标准化评价标准,从工程管理、供水管理两方面入手,结合灌区面貌提升、管理单位体系建设等工作,梳理灌区构筑物及灌溉供水管理各项工程管理流程,制定符合各项规范且操作性较强的管理体制,保障上浦闸灌区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开展灌区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与人员分工,完善了灌区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了管护资金长效机制,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迭代升级灌区基础设施。先后开展灌区续建配套、枢纽改造提升和其他项目建设,完成灌区河道和设施设备整治,实现河道景观化、设施现代化。新增和改造计量设施252套,在线计量率由原来的87.5%提升到100%,灌溉保证率由75%提升至9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7,为上虞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积极推进“三化”改革。突破产权化办证历史久远、原审批规定与现行不动产登记政策不配套、手续资料不齐全等问题,先后推动上浦闸枢纽和总干渠完成了集土地、房产和水工构筑物于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权证,为全省全面开展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提供上虞样板。将灌区管理区保安保洁、绿化养护与灌区工程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安全监测等事项委托给物业化公司,实现物业化、专业化管理全覆盖,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结合BIM、GIS和大数据分析等,建立“上浦闸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工程检查和监控、调度运行、用水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