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源水库灌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端。铜山源水库是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水库总库容1.72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21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铜山源水库灌区于1978年建成投入运行,为浙江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灌区范围包括衢州市所辖的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共计14个乡镇和省属十里丰监狱,灌区内东、西两条干渠总长65公里;支渠25条,全长277公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24万亩,年均粮食产量1.3亿公斤,灌区内耕地面积占全市的五分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打通灌区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浙江省首创“渠长制”,并启动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项目建设,实现灌区范围内工程重要安全隐患清零,显著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 一是运行管理建章立制。结合灌区实际运行情况,编制组织管理手册、制度手册、操作手册,建立巡查、供用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等22项工作制度,落实岗位管理人员,累计完善34处计量设施建设,警示标识360处,每年度开展12次业务培训,完成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灌区运行过程中,铜水中心负责铜山源水库灌区渠系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和管护工作及供水计划编制、灌溉与排水调度、水费征收、信息化系统管理等工作,各行政村负责支渠与末级渠系管理,包括日常管护、渠系清理及水量计量等工作。 二是工作内容规范清晰。依托铜山源水库运行管理平台,梳理灌区日常运行工作内容,明确巡查人员工作职责、监管人员管理事项、常见问题处置等,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促进水资源科学调度。同时,根据衢州市水利局颁发的取水许可证,每年年初将供水计划细分到各用水单位,推行总量控制,计划实行以来,累计年均节水500余万立方米。为规范灌区干、支渠工程管理,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事项和开展活动的管理审批程序。 三是稳步推进水价改革。通过开展成本核算、水价调研等工作,并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农业水价改革工作。2021年,联合印发《关于调整铜山源水库灌区农业水价的通知》,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灌区基本田亩费由4元/亩调整为12元/亩,按方计量水费标准不变。调整后灌区基本田亩水费由65万元增加至195万元,水费收入基本达到灌区骨干渠道正常运行水平,人员及维护经费得到充分保障。2023年,荣获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 四是渠长履职高效优质。灌区范围内由县、区政府提供人员和资金保障,配备14名乡镇渠长,通过“渠长制”参与支渠及末级渠系管理,效果显著,对促进水资源充分利用、水事纠纷及时化解、渠道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建成铜山源水库灌区渠道标准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铜山源水库灌区“渠长制”工作获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节约用水办公室“2021年度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2022年,获浙江省水利厅“地方改革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