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名单--大中型灌区(第一批)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

2024-03-11 18:21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1951年开工建设,1952年4月开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视察并亲手摇开了渠首闸门。人民胜利渠的建成,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标志着党和人民在治黄事业上的胜利,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第一渠”。

灌区供水范围涉及焦作市、新乡市及安阳市的10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148.84万亩,年均粮食产量8.9亿公斤。灌溉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渠道工程和建筑物构成。黄河水量用水指标4亿立方米/年,开灌以来,共引(供)水400多亿立方米,社会效益达450多亿元,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胜利渠现已成为河南水利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

“第一渠”文化石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高度重视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围绕“破解难题”、“逐项突破”,坚定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攻坚克难,巩固拓展标准化管理成果。在省水利厅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和职责,切实推动灌区标准化管理各项工作。

(一)建立领导体制,明确工作机制

为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班子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办公室组织协调、全体职工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不断健全、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搞好顶层设计,稳步有序推进

一是把建设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作为单位改革发展一个重要抓手,长期抓持续抓。二是制定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工作步骤。三是明确时间节点,稳步推进。2016年搞试点,积累经验。从2017年起,全面展开,稳步推进。2019年通过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2023年通过水利部灌区标准化管理评价。

(三)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

结合灌区实际,坚持从问题入手,如在农业节水与供用水方面,下大力气解决引水难问题,1995年以来,先后3次对灌区供水水价进行调整,促进水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在安全管理方面,成功获评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单位;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增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入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提升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在经济管理方面,积极挖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的用水户,推动单位水费收入提升。

大力构建符合灌区实际的灌区工程管理标准体系。牵头组织编制《大中型自流灌区标准化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全面系统总结水利工程管理标准,编制完成了《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标准化管理手册》,涉及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管理、供用水管理的18个主要业务,78项具体事务,明确了管理主体和责任、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检查图表、管理标准和养护标准为灌区水利工程“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全过程标准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号枢纽

(四)打造工程亮点,带动全面升级

为解决灌区点多、线长、面广,工程设施历史欠账多,长期以来管理也较为粗放的问题,在维修养护更新改造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瞄准急需,确立打造亮点、以点带面的思路。一是精打造渠首闸、三号枢纽作为闸点管理的示范点;二是建设总干渠标准段作为总干渠管理的示范段,建设东三干渠标准段作为干渠管理的示范段;三是打造延津管理处作为办公基地管理的示范点;四是打造程遇管理站作为站所管理的示范点,五是以总干渠专业化维修养护作为渠道、设施维修养护重要方式等。以这些示范点、标准段为参照系,逐步推进其他工程、设施、站点管理等的提档升级。

桃花峪引水渠

(五)融入日常工作,坚持常抓不懈

灌区标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来,为强化灌区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性,始终坚持把将每年的工作都作为标准化管理进程中的一个时段,每一项工作都是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是标准化管理的践行者,坚持常抓不懈。将标准化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使该项工作有了更广泛的工作基础、实践基础,大家都认真结合各自职责任务,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引黄科技孕育水稻新品种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