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名单--大中型灌排泵站(第一批)

安徽省固镇泵站

2024-04-10 09:21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安徽省境内的配套工程,也是“安徽水网”骨干输水通道,输水线路总长268公里,建有8级提水泵站。其中,固镇泵站为输水干线上的第二级提水泵站,位于蚌埠市固镇县浍河左侧固镇闸下4.5公里处,配置4台立式混流泵,设计流量36立方米/秒,设计净扬程5.5米,装机功率8800千瓦。固镇泵站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通过单位工程验收,2019年5月移交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管理中心)运行管理。

二、经验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高度重视泵站标准化管理工作,连续两年把固镇泵站建设省、部级标准化管理泵站列为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局分管负责人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协调指导和推动落实。申报单位成立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二)学习交流,科学制定方案。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水利部有关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掌握评价标准,多次赴先进水管单位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查找短板弱项。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印发泵站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实施方法及工作要求,及时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压实责任,注重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职责,细化分工,相互配合。泵站申报单位依据方案,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逐条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把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股室和个人。注重“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申报单位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带头学规范、明标准、担责任,以思想达标带动工作质量达标。

(四)自主建设,锻炼干部队伍。以“全局动员、自主实施、提升能力”为理念,勇于担当,扎实进取,积极开展标准化自主建设,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集体讨论建设思路和实施措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五)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运行。编制《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固镇泵站控制运用办法》《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固镇泵站管理实施细则》等运行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图表140余项,为泵站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管理支撑。认真开展工程观测监测、事故抢险应急演练,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定期开展设备等级评定和泵站综合考核,以“深的认识、实的举措、严的管理”,保障制度落实到位,操作运行规范。

(六)加大投入,加强监督指导。在年度日常运维经费外,特别安排资金用于完善标识标牌、提升站容站貌、加强水文化建设等方面,为泵站标准化管理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领导小组及时召会议研究指导工作,工作专班以“周指导、旬检查、月小结”的方式开展工作,深入开展督导,及时召开座谈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三、主要成效

(一)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泵站标准化管理,工程管理各环节不断优化细化,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明了,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泵站管理人员技术能力持续增强,泵站管理工作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二)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职责清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规章制度齐全,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常态化开展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管理安全台账,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制度化、标准化,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充实、载体丰富,本质安全得到持续提升。

(三)工程效益逐步发挥。2020年至2023年,淮水北调工程共调水5次,固镇泵站累计抽水近60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宿州市、淮北市多家规上企业生产用水,增加了输水沿线农业灌溉用水,补充了新汴河、萧濉新河等流域生态用水,涵养了地下水源,水资源调配效益显著。

(四)信息技术示范引领。固镇泵站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泵站,具有集开停机、实时监测、故障报警自处理为一体的全流程自动控制,编制实施的《安徽省淮水北调固镇泵站现代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对提升固镇泵站科技含量,强化技术支撑,拓展泵站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也为探索淮水北调工程现代化管理新路径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