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名单--大中型灌排泵站(第一批)

江苏省高港泵站

2024-04-03 16:35

高港枢纽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工程之一,也是江苏省江水东引渠首工程之一。枢纽于1999年建成,由泵站、节制闸、调度闸、送水闸、船闸和110千伏变电所组成。高港泵站为大(1)型泵站,安装立式开敞式轴流泵9台套,总装机容量18000千瓦,具有灌溉、排涝两种工况,设计流量为300立方米/秒,下层流道可自流引江,设计引水流量160立方米/秒,与节制闸联合运用,引水流量可达600立方米/秒。

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紧紧围绕“精管工程”建设,紧扣标准化管理目标,认真对照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创新管理模式,补齐管理短板,坚持不懈将“精准细严”的工作理念融入到工程管理的全方面、全流程。多年来,全处工程安全运行,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2011年,管理处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2015年,成功创建全省首家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2020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2022年,高港泵站通过江苏省精细化管理一级工程认定。

一、锚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

管理所将标准化管理达标确定为重点工作,重部署、细推进、严监督,范围覆盖全部门、全业务、全人员,通过定岗、定责、定员、定标,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相应岗位和人员,形成“任务-岗位-人员”对应表,确保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负责任,结合“周评估、月通报”管理制度,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所一名职工获评“江苏工匠”,技师工作室入选“长江经济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技术攻关、智慧创新、技能实训三个职工创新小组多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技能创新奖;成功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30余篇,多名职工在江苏省水利系统闸门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找准短板,实干苦干求突破

管理所紧贴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目标,找准短板、精准发力、推动完善。近年来,加大设施维护、环境整治、管理提标力度,先后实施泵站电缆标准化整理、启闭机精致油漆、标识标牌标准化提升、高标准水土保持和绿化维护、网格化日常管理等项目,工程品质全面提升。

高港枢纽毗邻长江,碧波荡漾,绿化覆盖率达95%,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乔、灌、草相间,色、香、形结合。引江河水质常年达Ⅱ类标准以上,水清岸绿,水生态环境良好。引江河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为水利系统及周边市民休闲旅游、水利科普的热点。

三、强化管控,提升安全保障力

强化危险源风险动态管控,每周开展工程设施大排查,复核网格日常维护情况,做到不放过每处角落,不遗漏每个细节。每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清单、排查、分析研判、落实、回头看”5个环节,制定内容清单、问题清单及整改责任清单,明确排查责任人和整改责任人,绘制每月隐患排查流程导图,建立健全每月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地见效。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六项机制”基本建成,风险管控工作全链条、全方位开展,有效解决了泵站工程长时间运行、疲劳运行和超设计工况运行等问题,成功应对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干旱、超强台风等灾害风险挑战。

四、严抓执行,提升制度约束力

整理编制泵站工程管理标准10类29项、工作流程37个、作业指导书8册、标准化工作手册3项,细化工程运行管理方法、要求、步骤,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和固化,工序删繁就简,提升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每一个职工都能看得懂、分得清、学得会、用得着,把制度从“纸面”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健全有效的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五、创新管理,提升科技驱动力

建设泰州引江河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管人、管事、管设备,实现工程管理一体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工程监测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在关键部位安装智能摄像头,强化AI技术应用。编制《数字孪生引江河高港枢纽建设方案》,推进数字孪生引江河建设。

管理所全面推进自动化监测工作,已实现机组振动摆度在线监测、机组定子绝缘监测和工程全要素精密监测,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动态监测体系。截至2023年底,泵站工程累计调水30.56亿立方米,抽排涝水63.55亿立方米,为苏北里下河地区和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