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7 10:24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综合施策促进发展

  一、基本情况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辖6镇3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803km2,乡村户籍人口11.43万人,耕地面积17.69万亩,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770.4mm。2021年全县已建98座水库、塘坝896座、窖池18675座,泵站62处、水闸224座、机电井597眼,防渗渠道长492.42 km,高效节水主管道长127km,供水能力9183.8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7.09万亩。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要求,2016年2月率先在全州开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2018年度列入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2021年底完成改革实施面积17.09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水价改革主体责任。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适时制定《姚安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10个改革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群众全程参与、国管工程管护、社会资本参与、初始水权分配、节水减排合同7项机制,编制上报《姚安县“十四五”期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工作方案》。夯实发展制度基础,高位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二)准确定位方向,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对政府投资国管水利工程进行一次成本核算、一次成本监审、一次分类定价、一次水价调整分类定价,渠道供水粮食、经济、养殖及其它用水执行终端水价(含末级渠系水价0.05元/立方米),执行水价从0.08元/立方米分别调整到0.15元/立方米、0.25元/立方米、0.35元/立方米;管道供水粮食、经济、养殖及其它用水价格分别调整为0.25元/立方米、0.50元/立方米、0.60元/立方米。

  (三)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完成18890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界定各类工程管理范围,明晰产权,颁发产权证。定性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实行差额拨款;规范注册登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31个,落实乡镇管理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责任、人员和措施。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列入全县大比拼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评结果运用。

  (四)加强供用水管理,积极探索水权分配制度。健全取水许可证制度,办理农业取水许可证77个。初步确定农业灌溉总量控制指标2454.73万立方米,核定农田亩均综合用水指标235.34立方米/亩,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动态管理。每年印发农业用水管理实施方案,下达全县农业灌溉总量控制指标,并逐级分解到各乡镇、村(居)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大户或农户,严格控制乡镇、村委农业用水总量。

  (五)创新水利招商,拓宽社会资本融资渠道。通过PPP模式,政府、社会资本投资分别按照49%、51%的比例,2016年10月、2020年9月分别引进社会资本注册成立姚安县深圳铁汉生态河库连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姚安奥鸿农业供水有限公司,参与洋派水库河库连通龙鼻子引水工程、姚安县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项目建设和运营,工程总投资分别为1.8亿元、2.1亿元,建设期均为4年、运营期分别为6年、14年,工程建成后组建新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营管理。

  (六)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发力落实补贴资金。每年年初由县财政、水务、人社三部门共同测算水管单位上年开支情况,根据资金缺口,按60%比例提出差额拨款意见,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不足部分由县水务局灌区管理委员会通过水费等收入自行解决。自2017年以来,5年县财政共落实拨付精准补贴资金1695万元。

  三、取得成效

  (一)理顺了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深化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准确定性县水务局灌区管理委员会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彻底解决水管单位性质暂不定性、工资长期拖欠(最长欠7个月)和干部职工经常性上访等管理短板问题,理顺了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

  (二)规范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统筹农业农村改革,整合基层农业用水、农村供水的管水机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作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规范管理。

  (三)实现了农业用水管理便捷高效。健全完善农业水费收缴管理制度,农业供用水由供水付费向付费供水的转变。实行农业供水计量、计价、缴费“三公开”制度,让老百姓用明白水,交明白费,彻底改变水费收取讨、要、吓的历史遗留问题,近5年来年农业水费实收率达98.8%。

  (四)提高了农业供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县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7.94万亩;蜻蛉河大型灌区姚安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56提高到0.8、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6;灌区12.96万亩年平均节约水量399万立方米。人均农业经营性净收入增加3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870元,人均提高1837元。

  (五)推动了全县绿色食品牌的创建。通过农业水价杠杆优化水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花、菜、果、烟” 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45万亩、10.8万亩、2.9万亩、6.39万亩,入驻姚安17家花卉企业年产值8.25亿元。带动千亩现代精品花卉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6.4亿元,建设全省第二大花卉拍卖市场。全县共获绿色食品认证3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认证3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四、改革启示

  (一)完善配套供水计量是基础。完善配套计量设施227处、设备11套,初步建成农业节水灌溉智能测报系统,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细化计量单元,按方配水,精准计量收费,夯实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础。

  (二)管理体制顺机制活是前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既需要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又要建立健全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理顺体制前提下,才能建立健全管用的、适用的长效机制。

  (三)水利工程合理定价是核心。水价改革是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和促进农业节水的“牛鼻子”。定价时要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差异状况,合理把握调价幅度和节奏,探索分类定价等水价制度,科学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农业水价。

 

姚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听证会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