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7 10:10

因地制宜  积极推进改革见实效

  一、基本情况

  2020年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印发《2020年全区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的通知》(藏水农〔2020〕13号)中明确提出:2020年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5市遴选6县(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确权和水价定价试点工作,配套完善灌区渠首计量设施安装;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水价核算工作。其中,日喀则市4县8灌区配套完善灌区渠首计量设施安装,新增计量设施面积15.42万亩,并以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灌区为水价改革试点灌区开展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取水许可办理、农业水权确权、水价定价核算、水费试缴、精准补贴、配套灌溉计量设施安装等工作。截至2022年6月,扎西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正在开展第一个灌溉季的水费试缴,是目前西藏全区水价改革推进最快的灌区。

  拉孜县扎西宗灌区是西藏具有代表性的灌区,即位于河谷地区,为粮食生产基地,引雅江或其支流灌溉,灌区为面积1万亩至3万亩之间的一般中型灌区。灌区续建配套改造为2015年批复的扎西宗干渠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0244亩,其中耕地8602亩)。实施水价改革之前,灌区无精确计量、管理较落后、权责不明晰。扎西宗灌区列为改革试点后,通过摸索总结经验,有效实现灌区内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健全了灌区运行管护机制、精准补贴机制、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其他条件相似灌区开展水价改革提供了有效经验和参考。

  二、主要做法

  (一)农业初始水权分配和确权

  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是西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

  (1)确定农业水权。在拉孜县用水总量控制的框架下,明确农业用水份额,根据种植面积、灌溉定额等确定农业合理用水量;结合实际用水量,最终确定灌区农业水权。

  (2)取水许可证的办理。明确改革灌区农业水权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颁发“水资源使用权证”(农业灌溉水权证)。由扎西宗灌区所在扎西宗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使用水资源,农民用水户组织协助用水管理和用水协调。

  (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1)农业供水成本测算。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末级渠系水价测算导则(试行)》,结合改革灌区实际测算供水成本价格。供水成本价格由水利工程(斗口以上)供水成本和末级渠系供水成本构成,分别测算国有水利工程、末级渠系的供水成本。按照水价测算办法、规范、导则等计算得到:扎西宗灌区国管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为0.023元/立方米、末级渠系供水价格为0.003元/立方米,则终端水价为0.03元/立方米,根据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青稞的灌溉定额210-250立方米/(亩·年),折算灌区单位面积终端农业水价约为6.3-7.5元/(亩·年)。

  (3)水价定价。终端水价的定价由当地政府来决定,依据现有的供水工程基础设施及经济承载能力下,用户承担的终端水价保持在适宜水平。农业供水终端水价核算后,在扎西宗灌区召开水价听证会,广泛听取农牧民意见和建议。虽然按照测算办法、规范、导则等理论方法核算,水价在农牧民亩均收入承受能力范围,但是考虑灌区实际情况,尤其是降低农牧民水费支出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改革目的,扎西宗灌区征收水费仅参考末级渠系供水成本的当地调研和计算结果,按照保证灌区渠道每两年清淤一次测算末级渠系维修养护费,最终末级渠系水价为4.2元/(亩·年)。经扎西宗灌区涉及的4个村会议全票通过扎西宗灌区农业水价定价方案,农业用水水价为4.2元/(亩·年)。

  (三)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

  试点扎西宗灌区对耕地灌溉用水实行水价精准补贴,实施2年。补贴资金来源于自治区财政。农民按照水价4.2元/(亩·年)缴纳水费,政府按照补贴3.2元/(亩·年)发放到用水组织账户,用于雇佣农民对渠道进行维护和清淤。

  (四)农业终端用水管理

  目前扎西宗灌区并无专职管理机构,也无用水合作组织(协会),农民成立用水协会、购买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进行用水管理不符合拉孜县的实际情况。但是灌区所在扎西宗乡拥有一个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自2017年开始运行,管理制度与方法较成熟。因此,通过依托该组织代行农民用水者组织职能,帮助建立农民进行农业终端用水管理。

  (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培训

  采取座谈交流、培训教育、宣传报道等方式,尤其是最大程度利用举办农业水价听证会,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水费收缴的测算依据、资金来源、精准补贴方式、所收水费的管理和用途等内容进行公开讲解,让用水户看到改革带来的节水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实效,提高用水户有偿用水、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形成广泛支持、关心、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六)计量设施建设

  在扎西宗灌区取水口和退水口以及干、支渠首尾等位置布设计量设施共52台(套),并考虑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分界计量。针对计量设备选型,考虑扎西宗灌区缺乏管理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以及后续灌区信息化的建设发展,采用了自动化计量设备(一体式超声波自动水位计)进行用水数据采集分析。

  三、取得成效

  改革实施后,有效提高了扎西宗灌区供水服务和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一次灌水所需时间明显下降,灌溉供水保证率明显提升。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为0.49,灌区亩均灌溉用水量由之前566立方米/亩下降到520立方米/亩,年新增节水能力39.5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8万公斤。

  四、改革启示

  (一)深刻理解并贯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扎西宗灌区终端水价的定价,其目的不在于终端水价占供水成本收回的比例,而是摸清灌区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护情况,重点抓住“建立机制”的水价改革根本要求,水价成本主要考虑末级渠系管护成本,不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计入,建立终端水价制度和工程良性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扎西宗灌区在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没有盲目借鉴不适合自身的做法,实地调查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状况和水平,以解决末级渠系管护中紧缺的维修养护费用为目的,合理制定终端水价,依据拉孜县财政的实际情况和承担力,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末级渠系运行维护制度,最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方案。

  (三)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信息公开和宣传。扎西宗灌区多次召开农业水价听证会,及时公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水费收缴的测算依据、资金来源、精准补贴方式、所收水费的管理办法和用途等,并广泛听取农牧民意见。依据兼顾降低农牧民水费支出和促进节约用水两个原则,制定当地用水户经济承载能力下的适宜水平终端水价、与当地政府财力相适应的用水补贴方案、符合当地工程管护水平的末级渠系运维方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农牧民详细解释。最终农牧民在知悉水价改革过程与目的、水费收取方式与作用的情况下,扎西宗灌区涉及的4个村在2021年12月15日农业水价听证会上全票通过水价改革定价方案。

 

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乡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用水收费二次听证会议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