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勇于创新 努力实践
一、基本情况
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京津之间,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4个镇。现有耕地面积12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0.3万亩,作物种植以粮食为主,是天津市农业重要生产区。武清区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曾两次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建成了1.1万亩井灌区和2.1万亩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后又实施了“武清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6-2020年)5年规划”、计量设施改造、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及计量设施建设。期间还颁布了《武清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试验,到2020年底完成改革面积90.3万亩,并通过了市级验收,该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二、主要做法
(一)用水计量问题的解决。井灌区用水计量引进了智能控制柜,并变旋翼式水表为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减少水阻和易卡表现象,且控制柜代替井房,减少占地和投资,使用、维护更方便;渠灌区用水计量创新了竖井式管灌泵站,实现了单户计量,而且还针对不同情况,创新了分流计量技术和合流计量技术;对于不能及时改造的,通过测定提水设施的投电效益,采取“以电折水”方式进行计量。
(二)水权问题的解决。水权水量的确定,制约因素很多而且比较复杂,关系到灌溉经营能否持续,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武清区采用主要作物综合灌水量多年平均值,结合节水灌溉定额,使水权初步得以确立。因为多年后无论是不同年际用水量、还是与之相关的水费收入、水价补贴、节水奖励都将处于平衡状态,盈亏互补。目前,该区综合确定水权水量为280立方米/亩。
(三)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首先,明晰水价管理,制定了《武清区农业水价管理及补贴奖励实施细则》,明确实行“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管理机制。其次,合理确定水价,由“村民代表大会”协商确定本村农业用水价格,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的目标。目前,武清区各村协商确定的水价基本在0.12-0.21元/立方米之间。同时,实行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按照“多用水多付费”的原则,对超出定额的农业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即超出定额部分在不享受0.03元/立方米补贴的基础上,加收0.05元/立方米。
(四)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维持节水灌溉工程正常运行成本的原则,制定了水价补贴奖励办法,建立了财政预算安排长效机制,为奖补机制规范运行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确定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标准,用水量在水权水量之内,补贴标准为0.03元/立方米;用水低于水权水量的,节水奖励为0.1元/立方米。
(五)工程管理体制和管护机制。武清区农田水利工程建后实行三级产权管理体制,即区管、镇管和村管,通过颁发“产权证”,明确所有权和管理责任,目前全区发放产权证146本。并按照“市级指导、区级考核、镇村落实”原则,建立区、镇、村三级运维体系,形成农田水利设施“一村一图一册”管理模式。出台了“武清区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实施方案”,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实行组织管理、经济管理、技术管理、监督管理四个环节的闭环管理,即形成有人管、有钱管、按技术规程管、有人监督的管理局面。
(六)用水管理机制。一是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机制。2018年按照定额标准280立方米/亩向各村发放农业灌溉“水权证”,落实农业水权制度,各村为农户分配平价水权水量,并规定年度首次购水不得超过平价水权水量,辅以超定额累进加价的用水机制,限制农户大水漫灌,达到节约灌溉的目标。二是加快计量设施建设,为“按水收费”提供设备条件。武清区积极推进井灌区和渠灌区管灌计量技术,截至目前,武清区渠灌区安装773处计量设施、井灌区安装2719处计量设施。2018年以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4个,建设面积13.94万亩。三是规范用水台账管理。武清区将配备计量设施的、实行“以电折水”的和柴油机自主灌溉的所有耕地全部纳入用水台账管理,采用不同方式记录台账;要求各镇街按期将用水台账汇总上报。目前武清区用水台账成效初显。四是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武清区采用节水灌溉计量设施的各村已经完全实现农业灌溉“按水计费”;未安装灌溉计量设施,采用“以电折水”方式计量的各村水费收缴也基本达到农田水利运行维护成本;只有部分采用柴油机自行灌溉的村庄暂未收取农户灌溉费用。目前,2020-2021年全区实施改革的582个村水费收缴率为86.4%。
三、取得成效
一是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多数镇街水价确定相对合理,采用节水灌溉计量设施的各村实现“按水计费”,全区水费收缴率超过85%。
二是工程管护机制运行良好。已建工程运行稳定,达到了便利农户灌溉、提升农业用水利用率的效果,激发了农民爱护节水设施、养护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三是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通过镇、村、户三级用水定额管理,改变了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达到了农业节水的改革目标,目前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2。
四是奖补机制有效运行。严格落实奖补资金发放工作,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为工程管护提供资金保障,形成了“节水补贴—工程管护—节水补贴”的良性循环。
四、改革启示
一是科技的创新,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针对武清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用水计量问题。现有节水管灌工程一般规模较大,且为多出水口轮灌,不能分户计量。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广泛合作,发明了“竖井式管灌计量灌溉系统”,解决了地表水灌溉的用水计量问题,使灌溉按水量收费成为可能。同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用水信息控制平台,为科学用水决策提供了一手的数据支撑。
二是坚持“节水优先”,助推农业节水增效。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发挥农业节水工作“牛鼻子”作用。通过细化用水限额,完善计量设施,建立用水台账,阶梯价格引导,制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等,多措集成,综合发力,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广大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引导农民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摒弃“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方式,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增效。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1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