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桑干河水利管理中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7 08:57

深化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助推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

  一、基本情况

  朔州市桑干河水利管理中心担负着全市防洪排涝、调蓄灌溉、生态补水等公益性重要任务。管辖4座水库(东榆林、薛家营、太平窑、赵家口)和8个灌区(桑干河、南高灌、恢河、民生、裕民、腊壑口、神头扬水站、薛家营),控制灌溉面积86万亩,每年可保障48万亩农田有效灌溉,农民稳产稳收6亿多元。近年来,中心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为己任,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及时更新各灌区取水许可证,持续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灌区综合治理能力,有力助推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找准切口,三个路径突破改革

  1.水价综合改革“三步走”

  一是问需于民。中心成立工作专班,先后深入灌区4县市区、12个乡镇、128个农村,召开各级各类供需座谈会5次,走访种植合作社5个、种植大户3个,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综合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数据,由工作专班提出成本水价初步方案。二是核定成本水价。由市发改委牵头,先后经过监审组初步审核、集体审议等,2022年元月10日,召开价格论证会,认定桑干河灌区综合成本水价为0.49元/立方米,批复综合灌溉水价为0.34元/立方米,较2011年省物价局批准的0.29元/立方米增加0.05元/立方米。三是宣传发动。价格调整批复后,中心集全部之力,组成3支宣传服务队,深入灌区沿线、街道地头,算政策账、算经济账、算节约帐,得到了灌区党员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今年春季灌溉水价增加后,群众情绪稳定,灌溉面积增长。

  2.完善供用水管理“三着棋”

  一是高效管理。继续完善以灌溉科为中心,总调度直属6个灌溉管理所、7个独立灌区,覆盖用户的三级管理组织构架,降低人员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考核管理。在2017年以来中心与各管理所、灌区签订供用水工作目标责任状的基础上,适应水价增长的新形势,增加了节约用水的考核内容,加大了提高水效的考核份额。三是计划管理。综合用水规律,依据申报计划,制定供水分配指标。供水前与用户签订《供水合同》,预收水费。开设水利灌溉服务政务大厅,供用水做到了“按量分配,以量计收,水费征收”三公开。今年春,计划灌溉面积14万亩,预收水费500万元。实际结算面积17万亩,收入水费881万元。灌溉用水水费收缴率100%。

  3.节水奖罚“两硬招”

  一是硬计量。技术上,实行了流速仪、一体化自动闸门、自动化监控探头同步监测监管制度。监管上,在管理层面,成立灌溉监督组,实行水库、灌溉科和中心直管监督组三层背对背随机检测、三方确认。在实践层面,实行各管理所、灌区以斗口为水量交接点,各用户派联络员逐日办理签字交接手续,面对面适时交接、双方确认。二是硬奖罚。中心拟设立节水奖励资金,节水奖励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精准补贴和超额加价水费。奖励标准为用水量在分配定额以内的,对节余水量,可按照批复水价的10%进行奖励;对超过定额分配水量的用户,对于超额水量,可按照批复水价的10%进行处罚。

  (二)集成配套,三项制度驱动改革

  一是工程建设注内力。首先是依托国家主导投入搞建设。“十三五”期内,中心争取7个项目资金1.23亿元,完成朔州市桑干河灌区黄水河泄洪闸、薛家营泄洪闸、向应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朔州市薛家营灌区、民生灌区、南高灌灌区、恢河灌区节水配套项目。2021年,又对中心管辖的4座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库区确权划界。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列入省水利厅工程建设项目,期内预计争取投资4.76亿元,设计项目5个(桑干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薛家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恢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民生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民生渠首泄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其次是引进社会资金搞建设。2021年,民生灌区借助山西大地公司“土地整治+”模式,将民生灌区渠首改造和渠道疏通、防渗衬砌列入桑干河——民生渠——薛家营水库连通工程。2021年投资3000万改建的2.3km高标准灌溉输水渠道已完工,今年投资近3亿元的民生灌区渠道整治工程将于年底前全线贯通。届时,可有效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原来的0.52提高到0.62。

  二是精准管护增动力。中心建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的管护制度。干支渠由中心灌区管理单位专项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纳入工作责任制考核管理范围。目前,163.34公里干支渠全部明确了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支渠以下斗、农、毛渠,由乡水利站、村级组织、用水协会或委托社会力量群管,实现了全覆盖、无空档。

  三是人事制度添活力。本着“精简高效、分工明确”的原则,对中心科室站所进行了优化调整。撤并职能科室2个,整合或转移职能2项;通过轮岗、挂职等多种形式,交流、选派、锻炼中层以下干部11名。

  三、取得成效

  一是一江清流入京冀。自2017年山西省政府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以来,作为桑干河生态补水管理单位,中心严格按照省水利厅对生态补水的具体要求,加强沿河179公里河道输水、护水、管水、测水工作。截至2022年5月31日累计补水10亿立方米,其中引黄补水7.344亿立方米,东榆林水库本地补水2.663亿立方米。

  二是规范化管理提质生效。中心加强灌区各项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根据各个灌区所在的地域不同,确立了不同的灌溉定额:地处山阴县、应县的灌区由于土地多盐碱化,灌溉首要任务是压盐改碱,由原来亩次用水300立方米定额为260立方米;地处朔城区和怀仁市的灌区非盐碱化由原来亩次用水200立方米定额为160立方米。

  三是灌区、农民增产增收明显见效。通过农业水价调整,灌区增加了收入,今年春浇增收水费100万元,省里还对中心给予400万元精准补贴资金;用户节水意识增强,积极主动降低亩次用水,合理控制灌溉成本,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实现节水。据统计,今年春季灌区节水600万立方米,扩浇农田30000亩。按正常年景,亩均增收500元,带动灌区农民增收1500万元。

  四、改革启示

  推进改革需要创新的视角再宽些,改革的步子再大些。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争在灌区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服务灌区经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桑干河灌区灌溉交易大厅

桑干河灌区水源地--东榆林水库

桑干河灌区总干渠4-079一体化闸门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