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机制与工程建设两手发力 打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宁津模式”
一、基本情况
宁津县位于鲁西北冀鲁交界处,面积833km2,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16年宁津县率先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宁津县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通过机制建设与工程建设两手发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水价改革保障工程运行、促进节水增效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津模式”。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43万元、整合其它资金2600多万元,完成县域内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全部改革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量力而行,夯实水利工程基础。2016年以来,安装水电双控设备313套;安装智能电表2483台,配套管理机160台,发放IC卡3万多张;安装泵站超声波流量计43台;安装浅井流量计99台、深井流量计3台;建设量水槽2处、观测井6眼;升级射频器2033台、管理机91台。建设了宁津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架构,全部计量设备和信息终端与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具备适时监控、数据上传、水权交易、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功能,真正实现了用水计量到户,达到了总量控制和分级管理。
(二)统筹兼顾,分配农业初始水权。宁津县农业初始水权总量1.5亿立方米,按照“区域分配原则”将用水量分配到各乡镇,其中各乡镇政府预留总量的10%,其余90%分配给农户。分配到农户手中的水权每亩约合173—188立方米,因乡镇而异,乘以每户相应的地亩数即为该户水权总量。水权确权到户、发证到村,向村委会颁发集体水权证书,注明每户水权量、可转让水量、转让条件等信息,真正使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超水权用水的开展水权交易,2016年以来,累计水权交易量64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2.25万元。
(三)精确测算,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2022年县发改局、水利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核定宁津县农业灌溉区域实行农业供水终端计量水价的通知》(宁发改价格〔2022〕3号),明确执行运行维护成本水价,政府制定指导价格,执行水价由乡镇、村委会及用水组织内部协商制定。泵站灌区农业终端水价指导价格为0.38—0.42元/立方米,浅井灌区为0.46—0.51元/立方米,深井灌区为0.59—0.65元/立方米。建立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灌溉定额为263立方米/亩,定额内用水按照基本水价执行;超过定额50%以内的水量,按照1.5倍基本水费计收;超过定额50%以上的水量,按照2倍基本水费计收。
(四)节奖超罚,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2020年县财政局、水利局联合出台《宁津县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宁水〔2022〕131号)。补贴对象根据改革后提价幅度、农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补贴对象主要为用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补贴经费原则上用于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等方面;奖励对象根据水权内节水量、规模、成效等因素综合确定,奖励对象主要为用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多采取对用水户年内剩余水权量进行回购的方式进行;补贴和奖励资金来源均为水权交易费用、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和各级财政拨款。
(五)因地制宜,开展管护组织和用水制度建设。2021年,宁津县出台《宁津县引黄灌区水利设施运行管护办法》,对管护组织、管理职责、工程产权使用权、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规定。成立宁津县灌区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县引黄灌区内骨干工程、测水量水设施及信息化工程实施管理;对乡镇范围内的末级渠系,由乡镇专门机构实施管理;对农田灌溉工程可由乡镇直接管理或授权给村集体管理。《办法》规定,对灌区内已建工程均要明晰产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按照“两证一书”的原则,向管水组织颁发产权证和使用权证,签订管护协议书。
三、取得成效
(一)节水规模快速扩大。改革后,农业节水措施得到快速拓展。一是使用小畦快灌技术,改大畦为小畦,田畦变窄变短,水流更快,每亩次节水约5立方米左右;二是卷盘式喷灌机、半固定式喷灌机等节水设备在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植的组织中快速推广,每亩次实际用水40-50立方米,比传统灌溉亩次节水7-10立方米。根据测算,2021年度农业灌溉用水节水量达到700多万立方米,节水效果明显。
(二)保障了水利设施长久运行。改革后,一是执行水价均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有充足的资金对工程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养护;二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明晰了工程产权,明确了管护主体,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充足的管护经费和科学有效的管护体制,保障了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和长久发挥效益。
四、改革启示
(一)建立机制是保障。宁津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先后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机制、节水奖励机制和基层组织用水管水机制等五大机制,保障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用水计量是基础。宁津县对农业灌溉用水实施分类计量,在全县推广机井智能电表,每井安装1台,每户发放1张IC卡,既方便了农户灌溉,也实现了以电折水计量;在乡镇选择典型村,安装水电双控计量系统,既实现了按方计量,也能为以电折水计量的区域修正折算系数;在泵站灌区,每座泵站安装1台总流量计,实现计量到泵站,泵站以下可安装支管流量计实现计量到户。分类计量方式既满足管理要求,又经济适用为老百姓所接受。

刷卡灌溉

信息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