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贵德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7 11:27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推进改革落地见效

  一、基本情况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辖4镇3乡122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1万人,耕地面积19.3万亩,其中水浇地10.8万亩,旱地8.5万亩。2014年,贵德县被列为全国80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确定了“一区六村”的改革先行先试实验区,涉及灌溉面积1.93万亩,初步取得了易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我省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2017年我省改革正式推进以来,贵德县共完成3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5.89万亩改革任务,累计落实投资429万元,建成信息监控中心站1个,安装自动化量测水设施192处,改造自动化闸门2座。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自改革推进以来,贵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及时成立并调整领导小组及成员,先后组织召开3次联席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为确保改革工作落地落实,多次与相关乡镇召开专题会议。在制定出台《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调整方案》等9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贵德县农民用水户协会章程》等7项改革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

  (二)制定水价,明确标准。2015年,贵德县政府出台《关于调整贵德县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的批复》,明确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终端水价为30.31元/亩,小型灌区(自流)终端水价为21.85元/亩。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差额确定的原则予以补贴,明确中型灌区精准补贴标准为17.63元/亩,小型灌区13.4元/亩。

  (三)保障经费,补贴落地。2016-2021年,贵德县共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资金268.74万元,其中,2016-2019年县级财政每年落实补贴资金11.52万元,2020年起县财政每年落实111.33万元,按照制定出台的《贵德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试行)》,中型灌区末级渠系补贴标准为0.025元/m3,小型灌区补贴标准为0.019元/m3。超定额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种植经济作物和利用地下水灌溉的暂不予补贴。补贴资金全部用于补贴用水户,调动了农户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创新模式,专业维护。贵德县因地制宜探索管护模式,成立贵德县水利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县水利局+协会+水投公司的模式,协会与水投公司签订合同,将维修养护工程委托县水投公司实施,由县水投公司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损坏的末级渠系进行维修养护,由西河灌区用水者协会核定工程量,参照当年小型渠系维修养护定额单价核算工程款,做到价实相符,使工程供水保证率、水费收缴率、工程完好率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水费使用规范、工程维养及时”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取得成效

  经改革后,按照县政府出台的《贵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农民用水户协会在规定范围内可留存水费(中型灌区按每亩21.91元留存,小型灌区全部留存),水费实收率由改革前(2015年)全县水费收缴89万元,实收率97%,提高至改革后(2021年)水费收缴208.85万元,实收率100%,其中,45.41万元上缴财政,163.44万元村级提留,提留部分由协会自行安排工程维护,调动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护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渠系配套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灌区渠道渗漏、老化破损等问题也同步得到解决,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精准补贴资金的落实(2020年起纳入县级财政预算111.33万元),有效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和积极性,实现了“无偿”用水向“有偿”用水转变。

  四、改革启示

  (一)高位推动是基础。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贵德县就改革推进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为改革全面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金落实是关键。中央、省级财政累计下达贵德县改革推进经费429万元,县级每年对评为全县优秀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的奖励3000元,并将精准补贴资金111.33万元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落实改革各项政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管理创新是动力。结合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由县水投公司对末级渠系进行专业维护),推进农田灌溉设施长效管理,初步实现了中型灌区“最后一公里”维修养护专业化、资金效益发挥最大化。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