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建、管、服”新机制
吴忠市利通区紧紧围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核心任务,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行运行维护成本水价和灌溉用水“物业化”管理,迈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关键一步”,成为宁夏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一县”。
一、基本情况
利通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地处中国西北内陆,辖区总面积1384km2,人口46万,辖8镇4乡,105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城镇社区。灌溉面积65万亩,耕地60万亩,分配黄河取水指标4.01亿立方米,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占比43.3%;建设高标准农田49.8万亩,占比83%。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测算水价、规范监审批复。利通区根据作物类型、水价和灌溉定额,科学核算亩均水费,测算农业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经自治区物价局对末级渠系测算成果进行成本监审和水价核定。利通区自2021年起,全面执行运行成本水价,农业灌溉水价由原3.05分/立方米,调整到7.1分/立方米(骨干工程水价2.5分/立方米,末级渠系水价4.6分/立方米),并制定超定额累计加价制。
(二)制定精准补贴、开展节水奖励。利通区对用于粮食生产,用水量不超定额且正常使用高效节灌设施的用水户,经核实后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5元/亩。节约每立方米水奖励0.03元(其中:用水户0.01元/立方米,管理单位0.01元/立方米,节水片区灌水员0.01元/立方米)。每年灌溉结束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年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三)PPP项目建设灌区、增强科技支撑。依托现代化生态灌区(PPP)项目,在全区建设先进的测控一体化闸门850套、高效节灌工程4万亩和水利管理信息化工程三大工程,项目总投资4.2亿元,在社会资本的助力下快速完成了灌区的现代化提升改造。绘制灌区智慧化管控一张网,实现“乡镇-水务局-水利厅”三级网络全覆盖。依据灌溉定额进行计划配水,实现灌溉水量高度可控、公开透明。
(四)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精细管护。一是创新成立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将66家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以乡镇为单位重新整合成立10家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行各乡镇辖区涉水事务统一交由专业合作社进行“物业化”管理。合作社负责灌溉管理、水费收缴、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等基层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二是强化灌溉服务合作社监管。合作社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由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合作社,制定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工作职责。实行“水务局行业监督指导、乡镇政府属地主管、合作社独立经营”的监管机制。三是科学规范水费收缴。严格执行水费“收支两条线”,水费全额上缴财政,合作社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等进行乡镇审核,水务局再审,财政局核拨。合作社灌水员将各自管辖的用水户分别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在工作群内公布灌溉时间、用水量、缴纳水费等,用水缴费及时公开、公示。
三、取得成效
(一)节水成效显现。利通区执行了运行维护成本水价,实行按方收费的结算机制,用水户节水意识提高,水价的杠杆作用凸显。2021年利通区实现了年节水4000万立方米的目标,自流灌区亩均用水量下降9%,节水成效凸显。
(二)长效机制建立。利通区按照水价调整的构成,水费增收部分的25%用于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员工资开支;60%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按照水费收取单位的资金比例进行支付,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建立了基层水利长效管护机制。
(三)群众受益提质。执行用水户、工作人员、服务组织节水奖励、水权交易、精准补贴等机制,激发了供水各环节工作人员和合作社的节水动力。自流灌区管理较好的乡镇亩均水费下降30%。在用水计量、水费收缴等环节更加公正、透明、快捷,灌区用水矛盾大幅下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普遍提升。
(四)保障能力提高。利通区通过改革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为当地新建工业项目、奶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用水权交易、水指标交易的活跃,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
(五)政府负担下降。改革后,利通区在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面年投资约1000万元全部由水费收入中支出。成立了377人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基层水利服务交由“市场”,减少了乡镇在水利管理方面的人力投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双赢。
四、改革启示
一是改革宣传需全面。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和预期效果需全面宣传,由工作专班,组织乡镇村组负责人、种植户代表召开改革宣传会议,将政策宣传到各级政府和农户中,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群众对改革的疑虑,争取广泛支持。
二是现代化计量需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实现按方收费,群众用水必须公开、公正、透明,必须加大计量设施建设覆盖率,将计量设施建设到村一级的支渠口。同时,配套建设信息化及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基层水管组织需健全。基层水利设施点多面广,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进行管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否则就会出现基层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恶性循环。

利通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量设施信息化

利通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奖励及精准补贴发放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