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6 10:03

提价补贴  节水奖励

  铁岭县从2014年成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开始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为更好的起到示范作用,在全县得到好经验进行推广,在凡河灌区成立了示范区,对农业水价进行了示范征收,形成了“一提一补、预收供水、阶梯水价、计量收费、节奖超惩”的典型经验做法,开启了铁岭县新型农业供水管理的新开端,通过几年的运行,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为解决灌区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缴纳水费意愿不高的问题,铁岭县全面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政局、水利局、物价局、民政局、农发局。各成员单位协调有序,分工明确。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和协调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财政局负责资金的审批及拨付,水利局负责工程的建设及技术支持,民政局负责协会的建立与审批,物价局负责项目区水价的审核与批复,农发局负责项目区农耕技术指导与支持。截至2021年底,全县(水利部门)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0.44万亩,已全部完成改革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一提一补”制度保证农民利益。结合实际及近两年计量的成果,由物价局进行成本监审,在成本监审过程中,县水利局、凡河灌区、榛子岭水库、农民用水协会代表积极参与,经过仔细研究测算,得出国有骨干工程全成本水价为0.27元/立方米,国有骨干工程运行成本水价为0.11元/立方米,末级渠系水价为0.03元/立方米。综合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县级财政状况以及保障灌区基本运行的情况下,拟执行运行成本水价0.14元/立方米。水费计收方式以900立方米/亩为田间灌溉定额,由物价局下文明确水费为126元/亩。其中120元/亩由用水户承担,6元/亩由县政府建立精准补贴机制进行补助。

  (二)完善农业水权及工程产权制度。灌区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实现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同时,向用水协会下发水权证书,明确农业水权,确保各用水单位用水合理。下发工程产权证书,签订工程管护协议,明确工程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三)预收水费确保工程管护。灌区每年5月10日灌溉期来临之前,农民用水协会按照计算出的定额向用水户预收取70%的水费,用水协会再按照比例向灌区上缴85%,剩下15%留给用水协会,这个预收既保证了灌区的权益,又能保证农民用水协会在灌溉期的运行养护费用。

  (四)实行阶梯水价建立节水意识。灌区水费征收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实际灌溉用水量超过定额10%-20%以上的部分按照0.15元/立方米征收水费;超过定额20%—30%的部分按照0.18元/立方米征收水费,超定额30%以上部分按照0.20元/立方米征收水费。每年灌溉期结束后对计量用水量超出定额的用户进行了公示,公示后按照累进加价制度和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

  (五)建立节水奖励机制贯彻节水意识。在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建立节水奖励基金,重点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运行管理良好、节水贡献突出的协会、用水户和参与运行管护服务的机构给予奖励,资金额度10万元。同时将超出标准灌溉定额部分多收的阶梯水费金额中,提取20%左右资金,纳入节水奖励基金。对在节约水量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和运行管理单位进行一次性奖励。农民用水协会对现有水利工程及时进行维修养护的按工程维修养护造价的30%予以补助。积极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协调工程管理、按时上缴水费的农民用水协会给予一次性补助。节约水量达到定额标准的10%以上的用水户,予以上缴水费10%的补助。并且鼓励结余水权转让,既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六)加强协会建设推进民主治水。农民用水协会有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使用的权利,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管理、水费收缴、水事纠纷等工作,参与水权的确定、水价的形成、水量计量的监督、农民用水权的保护等事务,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推动用水户民主意识,调动用水户参与末级渠系工程管理的积极性,更好的做到从自身开始节水用水。

  (七)探索新思路实现水权转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水,鼓励用水户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转让。调动下游附近煤矿、工厂、农家乐、垂钓园、养殖户、种植户等用水户积极性,既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又能使周围的经济发展得到有利的保障。

  三、取得成效

  (一)促进用水户增强节水意识。虽然提高了水价,但农民本身的经济压力没有增长,而实现阶梯水价,并且建立了节水奖励制度,促进了用水户对节水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且节水成为自觉、自发的行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

  (二)调动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积极性。通过把工程产权移交给用水协会,使用水协会能够从切身利益出发更好的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农民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不仅解决了工程管护问题,而且能够使工程设施得到更长久的利用,田间渠道衬砌损毁率大大降低。灌区内的腰堡农民用水户协会在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

  (三)改善灌区运行机制更加良性发展。通过农民用水协会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的制度和机制,确保了水费的足额上缴,并且通过政府的精准补贴制度,更好的落实了灌排工程管护经费,逐步建立保障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高效利用、灌区和用水户协会良性发展的灌区运行机制。

  (四)开展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带动,使灌区进行良性运行,加快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打造灌区标准化管理“五个一”,开展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

  四、改革启示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是改革的基础。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农民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深入了解,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增加认识,毕竟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产生误解,不产生厌倦情绪,这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让大家明白改革的目的不是收费,而是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二)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地区不同、种植结构不同、灌溉方式不同,都会造成灌溉用水的差异,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水田、旱田、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不同种类形式,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定相对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做到因地制宜,逐地实施,便于细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制定最为合理的实施计划。

  (三)改革要结合机制建设。首先是解决工程管护的问题,在建立管护机制的同时,也要开拓新思路,引导用水协会实行运营式管理,像企业化学习,保证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其次要配套水价形成、水权分配和节奖超罚的相关制度,积极鼓励节约用水;再次是群众要参与到建设、管理和维护中来,做好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铁岭县凡河灌区农田生态

铁岭县凡河灌区山咀子渠首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