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进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6 09:35

打通灌溉网络  激活田间活水

  一、基本情况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居鄱阳湖南岸,属丘陵平原区,为农业大县、水利大县,境内河道、湖泊属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13.8亿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13.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8.89万亩,辖区有1座大型灌区、7座中型灌区和189座小型灌区,其中省管大型灌区—赣抚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占全县灌溉面积约为20%。全县仅赣抚平原灌区进贤片和秧塘、钟陵、马咀等3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有专管机构,其余灌区均无专管机构,县级农田水利设施普遍缺乏管护主体,管理模式粗放,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进贤县紧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契机,充分发挥功能区位优势,将赣抚平原灌区的“省县协同、一体达标”管理理念融入到改革具体实践中,共创共建灌区和县域改革工作,创新打造“赣抚模式+进贤样板”。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水利、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思路、路径、方式,集中解决、谋划改革过程中落实资金、明确管护模式、实施办法等改革的关键问题,为全县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省级改革的帮扶政策,成立由县水利局牵头,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部门联席会派驻的帮扶单位技术人员和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改革工作专班,为改革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是部门积极配合。县水利、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及省级派驻的技术帮扶单位省水科院根据改革任务,明确分工,挂图作战,形成改革工作“一盘棋”的格局,密切配合,每周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专门调度、精准施策,很好地推动了县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二)规范管理,有序推进

  一是科学规范定价,提高水价公信力。依据辖区内大中型灌区环绕分布的特点,科学规范确定农业水价,采用“一区一价”和“一县一价”模式,即赣抚平原灌区骨干工程执行“一区一价”,由省级政府制定,县级参照执行;其他中小型灌区(含重点中型灌区、一般中型灌区)采取“一县一价”,通过核算、监审、听证、调价及公示、批复等程序,明确农业用水水价,批复水价均已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价。

  二是创新管护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借力赣抚平原灌区的专业管护队伍、专业设施及长期的工程管护经验,按照“省县协同、一体达标”的原则,进贤县建立“以大带小”的管护模式,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省赣抚平原工程维护有限公司作为全县骨干工程的维养单位,对全县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开展维修养护。并依据地形、农田水利工程分布等因素,划分维养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配备专业管护人员,负责片区内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修养护。

  三是多方整合资金,落实精准补贴经费。县财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落实精准补贴经费1000万元,用于全县骨干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维修养护。田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采用县级财政、用水户合理分摊的方式筹集,田间工程核定水价为15元/亩,县级财政按用水户缴纳水费情况1︰1配套精准补贴资金,即按7.5元/亩标准拨付精准补贴资金。

  四是强化用水管理,实现农业用水计量。充分考虑大中型灌区渠系特性以及量水需求,组织编制县级计量规划,科学配套量水设施。干渠取水口水位流量实行自动实时监控,渠道分水点、配水点实行定期监测,建立用水预警预报机制和供用水台账,不断提升灌区管理智慧化水平。

  (三)有效监管,严格考核

  一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以打造智慧水利为契机,建立了以服务维养管理、水费收缴、考核评价、资金管理、台账管理为主,兼具平台展示、监测监控、运行管理、用水统计、节水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大数据互联、多信息共享、全过程监管,加快了信息传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在省市水价改革考核机制的框架下,实行县、乡(镇)两级与年度、季度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县水利局负责实施骨干工程的年度考核,县发改委、财政、农业农村局配合,乡(镇)派员参加。季度考核在乡(镇)确定考核人员后,并按照考核表内容逐项打分统一评分。考核结果按年度以维护主体为单元通报,并与精准补贴资金挂钩。

  三、取得成效

  一是节水意识明显提高。经初步统计,全县的水费收缴率由以前的30%提高至目前的90%,用水户的节水观念增强了,有偿用水的理念提高了,缴费意识提升了,为推进实现农业节水的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灌溉条件得到改善。至目前,引入赣抚模式开展全县工程维养工作已有半年多,管护工作已进入常态化,管护效果十分显著,淤积的渠道得到有效的清理、脱落的岸坡得到了有效的处理,80%多的骨干渠道实施了维修、养护,受益面积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80%,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得到了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多次送授锦旗表示感谢。

  三是工程运行科学有序。通过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实施信息化的全面管理,统筹整合2700万元的管护资金,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从粗放式管护至精细化管理,做到了“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和“可持续”,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之招。县长亲自召开动员会、培训班、现场推进会,明确农业水价改革的意义、任务、目标和工作方法,将改革事项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和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使参与改革各部门能够及时协调,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二)省县协同是制胜之招。进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省级部门技术优势和功能区位优势,引进省赣管局共创共建灌区和县域改革工作,聘请省水科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在进贤县逐步推行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物业化管理,努力打造好“赣抚模式+进贤样板”。

  (三)落实管护是冲关之招。通过购买物业化服务,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打通灌溉供水网络,激活田间活水,构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服务体系。

  (四)宣传引导是基础之招。在宣传中,着重于宣传节水增效方面内容,通过召开农户代表及村委会干部座谈会,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借助多媒体播放宣传片等方式,使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大旱之年有旱无灾  水价改革助力粮食安全

物业化维养节水增效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