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促改革 自主管理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新北区全区国土面积508.91平方公里,下辖孟河、薛家、罗溪、西夏墅、奔牛、新桥、春江、魏村8个涉农镇(街道)。新北区常年种植小麦、水稻、设施蔬菜、花卉苗木、优质林果和无土草坪等经济作物,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设施蔬菜、花卉苗木和无土草坪等四大主导产业。近年来,新北区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高标准农田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推进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现代化进程。目前新北区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已基本完善,现有小型灌区186个,灌溉流量66.02立方米每秒;现有干、支骨干渠道总长1670公里,配套建筑物15518座。2021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029,节水效果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
新北区深入学习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56号)以及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苏水农﹝2019﹞22号)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从建立健全四项改革机制,到综合施策,深入推进改革见成效,新北区水利局和各镇(街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工程建设配套、管理创新、财政奖补等措施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形成了新北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农民满意的改革体制机制。
(一)完善水价机制,集体协商定价。新北区各镇农业种植结构的差异较大,给水价核定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新北区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明确以用水户协会为主导,以保障农业灌溉为目标,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对有条件的镇实行“一镇(村)一价”,灌溉差异较大的实行“一站一价”。同时以有利于灌溉设施运行维护、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水资源节约为原则进行协商定价。水价核定履行核定初步价格、开展集体审议、价格公示等程序。新北区农业用水价格由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实行两部制水价,按照灌溉运行维护成本核定,包括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维修费、燃料及动力费、生产费用,不计利润、税金和固定资产折旧。水价核定符合实际需求,并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业水价的难题。一是改变了部分灌区以往以小时计的水费收缴模式,解决了部分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灌溉耗费时间较久、水费较高的农民负担较重的问题。以往水价基本在65元/小时,重新核定后全区农业用水均价为50元/亩。二是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每年开展对全区农田水利设施全覆盖检查春修;加强对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开展典型灌区维修养护项目,减少跑冒滴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实现设施节水。三是加强灌区管理,通过农业用水户协会召集种田大户开展节水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的节水意识,减少灌溉频次,促进管理节水。
(二)完善奖补机制,保障灌溉运行。为激发改革活力,促进农业节水,新北区出台了《新北区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标准及奖补对象,对各灌区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的有效灌溉面积进行5元/亩的补贴,对水稻种植农业灌溉定额用水量节约的部分进行0.03元/立方米的奖励,奖补资金存入农业用水户协会账户,用于灌区的维修养护及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同时为减轻农民负担,激励粮食种植积极性,新北区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区级通过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典型灌区提升改造、农田水利长效管护等资金基本覆盖农业灌溉成本,另外各镇(街道)进行财政兜底。2021年镇级以上财政补助达738万余元,农业灌溉成本为582万元。由于资金保障充足,长效管护工作落实到实处,新北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良好。
(三)完善管护机制,保障灌溉运行。新北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实行责任制,区级成立管理机构,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纳入农村环境综合长效管理工作,并下发《关于成立农村环境综合长效管理工作小组的通知》(常新农〔2019〕23号)文件,组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适宜经济发展水平的管护机制,区级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具体管理工作由各镇水管单位根据区水利局管理要求落实。同时推进工程分类管理:根据受益对象和影响范围,遵循“自主管理、自愿组合、政府扶持、民主公开”的思路,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农田水利管理水平。
(四)加强用水管理,促进农业节水。根据全区用水总量指标,结合各类种植作物的用水定额和种植面积,各镇自主申报农业用水指标,经区级校核,再以文件形式分解到各镇农业用水户协会,由协会细化到灌区,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加强农业用水计量,新北区在计量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计量设施维保工作。一方面开展计量设施检查。将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检查维修纳入春修工作,常态化开展维保。另一方面进行配套系统提升。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农业灌溉水量监测管理系统。新增管理模块,记录灌溉泵站工作时间等。
三、取得成效
一是成立协会强管理。制定了协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等规范用水户协会运行。以农业用水户协会为基础,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涉农用水服务明确给农业用水户协会管理,形成“乡镇领导,农村工作局指导,协会管理,村组织支持”的管理体系。农业用水户协会实现了用水户自主管理农业灌溉,以实际需要灌溉的群体自主管理。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水平,提升农户群体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是多项制度促节水。通过规范农业灌溉水费基本程序和原则,尤其是基本水价+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突出农业用水“多用多缴费”理念。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激励农业节水。新北区水稻种植约5万余亩,2021年实现粮食种植节水570余万立方米。
三是多措并举强管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保障的是农业生产,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改革。近几年来,新北区农业种植结构持续发生变化,粮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灌溉需求变大。新北区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新孟河建设过程中,部分农田灌溉设施拆建后及时安装计量设施。典型灌区提升改造,及时补牢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小范围“漏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实现全区设施全覆盖。强化考核并通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将管护情况与奖补资金挂钩,建立激励制度。
四、改革启示
苏南地区由于水量充沛,农民节水意识相对薄弱。促进农业节水应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宣传、激励等措施提高节水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管理水平,要重视管水员老龄化,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新北区均为小型灌区,农业种植结构中,经济作物占比较大,粮食作物占比较少,分布较散,但是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求较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部分灌区只有一百亩甚至几十亩粮食作物,灌水效率低。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分散种植,鼓励小规模种植。

常州市新北区节水灌溉示范区

新北区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社会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