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官庄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3 16:27

农业节水灌溉  工程良性运行

  一、基本情况

  1958年浏阳、醴陵两县合力兴建官庄水库,依托水库建设,官庄灌区1964年开始通水,1972年基本建成,是一个跨区域(长沙、株洲)管理的大型灌区,其中官庄灌区(浏阳)位于长沙市东部,覆盖浏阳市西区。官庄灌区(浏阳)主要由3座大中型拦河水闸、4条干渠(92.21km)、3条分干渠(41.38km)和28条支渠(217.46km)组成,设计灌溉面积14.1万亩农田,受益范围覆盖3县7个乡镇34个行政村。2011年,官庄灌区(浏阳)被选定为湖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目前,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0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96万亩,受益人口18.16万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官庄灌区(浏阳)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工作目标,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抓手,不断完善用水管护体制,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制定水权分配制度、改进用水计量设施、精准农业节水奖补等措施,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和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和工程良性运行,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筑牢坚实基础。

  (一)优化管理方式,实行协会管护。政府搭“舞台”,群众当“主角”,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让用水户以“主人”身份参与灌溉管理。综合改革工作开展以来,灌区内先后注册成立5个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实现农民用水户协会全覆盖,共管理灌溉面积7.87万亩,有321个村民小组24167户69468人受益。协会作用发挥充分,2016年葛家乡农民用水户协会成功获评国家级示范协会。

  (二)明晰农业水权,实行定额管理。官庄水库在年度批复的供水方案中明确官庄灌区(浏阳)农业用水总量约为3000万立方米。灌区根据分配的水量进一步分配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按照“以需定供”的原则分配水量到各村,各村结合计量方式,按照计量点位置分配到各条干、支渠口。每条支渠设置一个信息化自动与人工测量点,作为灌区管理单位与协会之间的计量点,提高用水管理水平。

  (三)重新核定水价,实行分类分档。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前,灌区水价实行按亩收费,标准为28元/亩,远低于实际供水成本38元/亩的标准。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浏阳市对灌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适时进行调整,明确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类定价,并按水量计价。2022年,通过复核测算和监审,明确官庄灌区(浏阳)主干渠的供水定价成本为0.0739元/立方米,末级渠系终端供水定价成本为0.0504元/立方米。此次批复水价不仅能平衡运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达到微利水平,既保障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又没有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

  (四)建立奖补机制,实行精准奖补。每年初,灌区按照“以需定供”的原则,对各协会下达计划分水量,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并明确用水户协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浏阳市地方财政每年提取12万元左右精准补贴资金,由灌区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测算补贴到各协会,由协会再落实到村,实行节奖超罚,超用水量50立方米以内按照原定水价每方加价10%,50-100立方米按照原定水价每方加价20%,以促进节约用水。

  三、主要成效

  (一)用水方式实现了规范管理。实行“一把锄头”管水,农民用水协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量分配,统一安排上下游用水时间,真正实现了农民在水权上的当家作主,解决了过去用水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和纠纷,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赞同,灌区内出现了“无水事纠纷、无干旱死角、无人为破坏灌溉设施”的良好局面。

  (二)农业灌溉实现了节水高效。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项目区每轮次灌溉周期由过去的7.5天缩短至5.2天,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上升到0.65,整体提高了20%,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共分配水量2471万立方米,实际用水量2130万立方米,节约了13.8%。2021年,共分配水量2466万立方米,实际用水量2055万立方米,节约了16.6%。

  (三)农民增收实现了持续稳定。官庄灌区(浏阳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实施前,2010年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60元,农民亩均水费支出20元,农业水费支出占亩均纯收入的6%;项目实施三年后,到2014年经测算,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提高到8372元,亩产增收320元,农民亩均水费支出降低到17元,亩均降低3元。截止到2021年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

  (四)供水计量实现了自动控制。灌区根据每条渠道的过水断面、过水流量、水位和实际用水需求,在每条支渠口设置一个自动化测量点,斗渠口采取其他简易设备计量。斗渠口以下及分流农渠的计量由用水户协会负责。目前,电子测流仪覆盖整个灌区的支渠取水口,能精准测量每个支渠口的过水流量,记录水位,通水时间,过水断面,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水价和实现计量收费提供有效、准确的基础依据。

  四、改革启示

  (一)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是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改革工作、监督改革成效落实。官庄灌区(浏阳)结合浏阳市委“党建微网格+五个到户”工作部署,把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通过党建引领,融入到乡村振兴、河长制(小微水体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中心工作,特别是把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和农村党课、下户走访、屋场夜话等活动有机结合,使群众真正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持久巩固和发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是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保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既有工程建设,又有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水利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改革,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提上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才能推进改革工作。

  (三)规范管理,严格监管是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关键。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小型、分散、面广、量大,事关乡村振兴和百姓的利益福祉,必须制定适合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设特点的管理办法,建立一套即相对完善又能推动受益农民自己参与建设的管理机制,既能严格质量管理、监督,又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确保节水工程的效益发挥。

 

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点

农民用水户协会改造点

自动量水站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