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引丹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3 16:13

水权动态分配  水价动态累进  奖补动态双控

  一、基本情况

  襄阳市引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是引、提、蓄相结合综合功能较完善的大型灌区。受益区种植结构为中稻、玉米、小麦及虾稻共作,灌区以“实现农业节水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主要目的,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构建“水权动态分配 水价动态累进 奖补动态双控”的改革新模式,农业用水实现精准计量到村组和用水大户,节水成效明显,被评为湖北省第一批节水型灌区。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提出农业动态水权计算方法,明确改革区农业基本水权及农业动态水权。农业用水量受气象等客观因素影响显著,灌区创新性提出了农业动态水权计算方法,明确了改革区农业基本水权、农业动态水权,并将其细分至计量点,确定了村级农业基本水权和农业动态水权。改革区农业基本水权采用多年平均值,为1519万立方米;最大农业水权取85%灌溉保证率的水权,为1708万立方米;改革区农业水权采用动态值,根据年降雨量或年干旱指数采用降雨模型或干旱指数模型推求,同时制定年降雨量、年干旱指数表通过查表求得。充分考虑计量设施建设情况,分别采用灌溉面积、灌溉需水量和混合分配模式将农业水权分配至各村组。村组水权也采用动态水权,可根据气象条件进行推求,也可通过查表获得。

  (二)科学测算稻田、虾稻分类水价,推行动态累进加价,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算改革区稻田、虾稻共作终端水价,结合虾稻种植特点及计量设施现状,提出了农口虾稻计量水价,并研究了动态累进加价方法,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考虑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动态定额定价标准,提出了动态累进加价方法。自流灌溉终端水价(计量到户):水稻田终端单方水价为0.137元/立方米,终端灌溉定额为407立方米/亩;虾稻田终端单方水价为0.139元/立方米,终端灌溉定额为1172立方米/亩。自流灌溉计量水价(计量到农口):考虑虾稻田存在通过土地流转后大面积种植的情况,协会与用水户的计量口设置在农渠口,为了便于计量收费,对虾稻田农口计量水价也进行了测算。虾稻田农口计量单方水价为0.125元/立方米,农口毛灌溉定额为1302立方米/亩。

  (三)提出南方丰水区计量无法到户的节水标准判别方法,构建可操作的奖补机制。探索计量到村组及用水大户情况下的节水标准确定方法,包括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种植结构的经验公式法;基于当年气象资料的理论推求法和基于各用水单元用水水平的横向比较法。在形成动态节水标准的基础上,再确定奖补对象、奖补数额。精准补贴根据供水成本及价格的调整幅度相应予以补贴。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定额内用水的提价部分补贴种粮农户,补贴标准按当年实际执行水价与现行水价的差额确定,若当年实际执行水价不高于现行水价则不予补贴。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部分补贴给镇级农民用水户协会,补贴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水价与当年实际执行水价的差额确定,若当年实际执行水价不低于物价部门核定水价则不予补贴。虾稻共作补贴标准参照种粮农户执行。节水奖励采取现金返还形式,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定额内节水10%(含10%)以下的部分、节水10%以上30%(含30%)以下的部分和节水30%以上的部分,分别按0.05元/立方米、0.075元/立方米、0.10元/立方米的标准进行奖励。二是对节水成效显著的村组,按5-1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励。

  三、取得成效

  一是用水总量控制趋于完善。通过构建农业动态水权,完善了农业水权制度,为水权交易及用水总量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农户节水意识逐步增强。通过建立计量到村的奖惩制度和用水大户计量收费制度,农民用水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节约用水成为自觉、自发的行动。

  三是水利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制定了合理的农业水价和精准补贴政策,为工程管护提供了经费保障;落实了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管护责任等措施,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自我管理、自主服务和自治用水功能,水利工程实现了良性运行。

  四、改革启示

  一是建立与农业灌溉用水相适宜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农业灌溉用水不同于工业、生活用水,受气象、作物等客观因素影响极其显著,灌溉定额标准和节水标准在不同水平年适用性各异,静态的水权分配方案极大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长效运行。因此建立基于气象等条件的农业用水动态控制标准对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长效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配套完善的计量设施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若没有完备的计量设施,水权分配、水价制定、水费计收、奖补将难以落地落实。但南方丰水区受限于水资源禀赋及生产耕作模式,无法精准计量到户。因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必须在现有的计量设施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建立与计量设施相匹配的机制和措施,改革才能真正落地并长效运行。

 

湖北省引丹灌区输水大动脉——排子河渡槽

湖北省引丹灌区总干渠滋润农田210万亩,承担132万人饮水安全重任,被当地百姓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