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3-02-03 15:57

小水利惠及大民生

  一、基本情况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6.54万亩,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灌溉方式有渠灌、滴灌、喷灌、拖灌等方式。全县已成水库34座,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河流共有82条,总长513.3公里,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县有中型灌区2处,小型灌区31处,种植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和土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烤烟、辣椒和果蔬等。湄潭县灌溉面积30.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3%,有效灌溉面积26.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1%,低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拖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7%。在2018年湄潭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利用试点机遇,结合本县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水价改革试点工作,改革涉及15个镇(街)76个行政村,已实际完成改革面积19.41万亩。试点期间,完成工程项目4个,累计总投资1409万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由0.46提高到0.52。通过改革实践和探索,不断夯实基础,建立完善制度,扎实推进湄潭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见质见效。

  二、主要做法

  湄潭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围绕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等方面内容,湄潭县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夯实水价核定基础

  按照水价标准应与湄潭社会经济水平相匹配的原则,秉承财政能承受、农民能接受的工作理念,经过长时间、全方位的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测算了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的维养运行成本。通过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提出全县水价调整方案,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最终核定全县提灌式高效节水区终端水价为0.59元/立方米,自流式高效节水区终端水价为0.30元/立方米,常规灌区终端水价为21元/亩的农业水价标准。

  (二)建立分类水价制度,形成了用水阶梯计费

  根据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分类确定水价,经济作物按高于粮油作物用水价格的15%制定。同时推行超定额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水价分为四档:一档是定额内用水不加价,并实行节水奖励;二档是超定额用水20%以内,超出部分按原水价的1.1倍制定;三档是超定额用水20%~50%以内,超出部分按原水价的1.3倍制定;四档是超定额用水50%以上,超出部分按原水价的1.5倍制定。

  (三)建立精准奖补制度,明晰了资金补助标准

  出台了《湄潭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管理办法(试行)》,并制定实施细则。在开展全方位节水宣传、推广节水作物种植、实行用水统一调度的基础上,建立节水奖励制度,不断激励群众的节水动力。对改革措施落实较好的灌区,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对实施喷灌、低压管道等节水设施建设的,县财政通过“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在执行全成本水价过程中,比对现状执行水价,对实行农业水价改革的行政村用水户给予财政补贴,常规灌区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量补贴0.15元、高效节水灌区补贴0.2元,逐年递减20%。自2018年以来,县财政落实补贴资金300万元。

  (四)完善计量设施,夯实定价数据基础

  将用水计量体系建设作为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按照经济适用,稳定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选用管道流量计、巴歇尔槽、超声波流量计等计量方式,共计安装计量设施142套。通过配套安装供水计量设施,能够准确地计量出农田灌溉用水量,为推广按方收费和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引导群众增强农业用水“量”的概念,辅以合理的价格机制,增强农业用水成本意识。

  (五)引进企业运作,夯实管理组织基础

  通过市场化手段,与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湄潭分公司签订工程维养协议,由企业负责项目运营、日常养护、年度冬修和应急维修,以物业化管理方式构建水源和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管理体系。

  (六)建立工程产权制度,明确了工程运管权责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2018年至今,湄潭县完成了渠系工程确权划界,产权登记工作,并移交协会作为管护主体,共计向各村级用水户颁发工程产权证书868本。各用水者协会管理的工程由协会集体推选会长和管护人员,按照协会章程提取相应的管护经费。

  三、取得成效

  湄潭县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了“提价补贴,节水奖励”的农业水价模式,以水价改革促进节水增效,节水效果明显,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不断强化制度建立和宣传引导,推行分类水价,建立节水奖励制度等,促进了用水户对节水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且节水成为自觉、自发的行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

  二是农民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通过把工程产权移交给用水者协会,使协会能够从切身利益出发更好地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农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上,不仅解决了工程管护问题,而且能够使工程设施得到更长久的利用,田间渠道损毁率大大降低。

  三是促进灌区良性运行的机制全面改善。通过用水者协会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的制度和机制,确保了水费的足额上缴,并且通过政府的精准奖补制度,更好的落实了灌排工程管护经费,逐步建立了工程良性运行、水资源高效利用、灌区和用水者协会良性发展的灌区运行机制。

  四、改革启示

  全县将全力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湄潭模式”,继续深入探索水价改革新举措、新途径,创新工程管理新体制,进一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小水利”惠及“大民生”,为实现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水库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水库灌区

责编: 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