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
一、基本情况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市域面积1658.6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37.20万亩,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和冬种作物,共有1万亩以上中型灌区5个,灌溉面积26.25万亩,均为水库蓄水引水灌溉。全市用水总量5.0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3.38亿立方米,占比67%。农田灌溉大多采用中小型灌区渠道输水,渠道节水工程技术以防渗衬砌为主,喷灌、微灌等为辅,2021年全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7。开平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征收水费,于2002年调整征收标准并沿用至今,目前正按广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部署,完成了新一轮农业水价成本测算,待完成监审后由政府印发执行。
二、主要做法
(一)分门别类,科学建立水价形成机制。自2019年开始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全市已完成5宗中型灌区(大沙河灌区、镇海灌区、立新灌区、狮山灌区以及西坑灌区)以及6宗小型灌区(小娘潭灌区、铜鼓岗灌区、虎山塘水库灌区、丽洞灌区、石门西坑水库灌区、水星灌区)农业水价测算工作,测算总面积29.84万亩。2020年为平衡全市各灌区和各地水价差异,按照11宗灌区灌溉面积加权计算开平市粮食作物综合水价,并根据《关于农田水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开府〔2002〕17号)标准作核定,除西坑灌区外的4宗中型灌区按国管工程+群管工程累计收费,其中粮食作物72.81元/亩(0.106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均为94.65元/亩(0.138元/立方米);西坑灌区以及所有小型灌区推荐水价为粮食作物34.32元/亩(0.047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均为44.62元/亩(0.061元/立方米),目前已报开平市发改局开展成本监审工作。
(二)层级落实,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印发《开平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工作目标和要求,并修订《关于明确开平市水利水电工程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即市水利局为行业主管机关,各镇(街)、村(居)委会为工程管护主体。各镇(街)和相关单位对列入改革的工程实行清单化管理,由各镇(街)按每人管理2500亩的标准聘任148个专职农村用水管理人员,负责镇(街)管理的水利工程、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并对其他小型水利工程、河道进行巡查和督导。
(三)多措并举,推行用水定量定额管理。多措并举,认真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以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综合农业用水定额、灌溉面积、水文数据、渠系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按照先重点中型灌区再一般中型灌区的原则,分批推进农业取水许可管理。2019年完成全市灌溉用水定额的修订工作,完成5宗中型灌区、113宗小型灌区延续取水许可工作,2021年完成将中型灌区水权分配到行政村的分配方案。
(四)广拓来源,推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为调动农民及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定《开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试行)》,已报由司法部门进行法制审查。计划对积极采用高效节水方式、肥水一体化技术和设施进行节水的用水户且考评合格者,按定额内用水量灌区补贴每年2元/亩;农业用水节水采用分类节水奖励标准,按灌溉用水定额内用水量每减少10%,奖励0.022元/立方米;对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作物种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年度节水量达到灌溉用水定额内用水总量10%以上的根据实际予以适当奖励。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的资金来源为涉农专项目资金,市本级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预算资金。
(五)创新形式,有效落实农业水费收缴。2006年开平市为减轻农民负担,出台了《关于免收农田水利灌溉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府办函〔2006〕136号),市国管水库灌区的农业灌溉水费由市财政解决,镇管的农业灌溉水费由市、镇(市、镇各负担70%和30%)共同解决。2019年起经过4年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实施,农民的节约灌溉用水意识逐步建立,为贯彻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同时确保灌区在不超计划用水的前提下,采用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了灌区运行管护经费,助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充分肯定,提升了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三、取得成效
近年开平市陆续开展灌区改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镇海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至2021年底共完成38宗自动计量设备建设以及125 宗贴片水尺安装,测算面积达16.52 万亩。特别是镇海灌区经过近几年的节水改造、灌区标准化建设以及农业水价改革配套建设已基本实现重要节点计量设施全覆盖,对灌区用水管理和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启示
开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已初具成效,中型灌区和部分小型灌区水价基本形成,供水计量设施配套逐步完善。但由于资金和设备等限制,大部分灌区主要靠人工观测、计量,不能准确、及时、有效地采集数据,影响灌溉计划和水资源调度科学性,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在后续工作中重点加强各级渠道日常管理和用水管理力度,持续推进灌区管理信息化,建立开平市灌区管理调度中心平台和各中型灌区分中心,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通过网络监管各灌区运行,灌溉放水按需进行分配,各处计量设施分别对各处取水量进行计量,搭建相应计量数据统计平台,真实及时反映全市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情况,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动态。

开平市镇海灌区渠首量水监控

开平市镇海灌区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