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灌区 赋能精细管理
一、基本情况
姜堰区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三角一体化都市圈和江淮生态经济区交汇点,是地级泰州市的东门户,总面积858.3平方公里,人口74.35万。全区共计分为两个中型灌区,以老328国道为界,以南为高沙土地区周山河灌区,属长江水系;以北为里下河平原溱潼灌区,属淮河水系。灌区作物为夏秋两熟制,夏熟以小麦、油菜为主,秋熟以水稻、玉米为主。全区河网交错密集,水域资源较为丰富。2020年5月,全面完成13个镇街应改面积48.99万亩。2021年5月,姜堰区梁徐街道、顾高镇农民用水协会获评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
二、主要做法
自2020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以来,姜堰区认真对照省级验收反馈意见要求,全面梳理总结,高效完成问题整改,常态化抓好灌区管理,同时以改革重要内容为骨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总结灌区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短板软肋,借助全区智慧水利建设,投资1700万元,开发智慧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逐步提升农业水价管理智慧化水平,续写姜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管节水新篇章。
一是在工程管理上实现“实时化”。姜堰区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机耕桥2032座、电灌站2127座、排涝站580座、衬砌渠道2250.9公里、涵洞14950座、圩口闸793座、节制闸8座、渡槽15座、高效节水灌溉1660亩,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面广量大和农村技术力量不足,工程巡查不到位、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频频发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姜堰区层层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协议,保障工程管护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推行数字灌区建设,将所有涉农工程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录入灌区管理平台,借助流量数据采集箱、智能监测终端、河道水位监测系统、雨量监测系统、用水管理模块、工程建设和管护模块等外部设备,实现灌区管理“一张图”,实时掌握灌区内水位、流量、雨量站、电灌站、河道、协会运行、工程巡查维修等信息。同时,开发移动巡查app,便利农田水利设施巡查管护工作,做到现场问题实时上报,维修情况跟踪管理,成本花费及时归集,提升管护数字化水平。
二是在用水管理机制上实现“动态化”。为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实现用水的总量控制、动态提醒、科学调配。姜堰区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稻灌溉用水定额标准》,明确灌溉用水定额,在智慧灌区管理平台建设取水计量管理、水权管理、供水需求分析、供水调度、超定额加价制度五项管理流程,在全区农业灌溉前,线上线下同步分解下达年度农业用水总量至镇级协会,由协会分解至分会,自动生成电子取水许可证。按照经济适用、满足用水管理的原则,全覆盖安装电量采集器,并精选样本电灌站30台,同时安装电量、水量、时间实时采集装置,计算校正实际用水量,推算灌区用水总量,自动生成年度节水奖励及超定额加价水费,同时对比用水计划,实时提出预警,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提醒分会水管员细化用水调配。
三是在农业水价上实现“精准化”。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开展实地调研,出台《溱潼灌区农业水价测算报告》、《周山河灌区农业水价测算报告》、《姜堰区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办法》,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每年以村为单位,召开协商价格会议,农民用水协会与用水户依据灌区面积、电费、打水员工资、日常维修养护等价格组成项目进行协商定价,确定协商价格后,每个电灌站或灌区形成水费标准审议表,经村委会、用水户代表、水利站、镇政府签字确认后汇总并公示,完成公示后报区水利局、发改委备案,用水户与协会签订协议农业灌溉水费收缴合同。灌区管理平台按照农业水价测算报告定稿方案,对农业水价进行设置、管理,同时在平台上录入工程维修费、燃料及动力费以及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生产费用、农业用水需求量、农业用水平均供水量等成本费用,进行汇总展示,对照收缴水费和精准补贴,与运行维护成本之间进行精准对比和成本监审,适时调整各镇街道收费额度,自动生成水费账单,灌溉期结束后由协会组织分会录入水费实收数据,结合维修管护支出,自动计算生成年度精准补贴数额。
四是在补贴和奖励上实现“差别化”。为确保真正鼓励用水户节水,合理分配节水奖励资金,差别化用水户的节水补贴,实现对节水落实比较好的用水户进行节水奖励,各镇农民用水协会根据工程运行维护成本与实收水费的差额以及核定面积范围内的定额内节水量,申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并在灌区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各镇街水利站、区水利局对申报补贴和奖励金额分别进行线上审核,管理平台依据《姜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办法》和《姜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奖励办法》,统筹整合中央及省级的小农水维修养护资金、中央及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以及区级配套资金等,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基金,拨入镇级农民用水协会专户,在镇街政府监管下,列为工程管护专项资金规范使用。
三、取得成效
一是以水定产,农民用水负担减轻了。区水利局将农业用水计划逐级细化分解至各灌区。协会实行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每月机动调配,总量控制用水,以水量控制节省用水支出。2022年,全区总用水量较计划用水量减少5021.3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减少102.49立方米。
二是管护工程,农业用水安全保障了。协会定人定期巡查,拍照上传工程运行的隐患和问题,由分会、农场主、种植散户投工投劳,处理销号,减少灌溉期间用水矛盾。自2016年开始,区级每年补助各镇街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约250万元,改革以来累计落实改革专项经费532万元,为工程管护高效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关注生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在水环境治理和田间水利工程建管中,协会充分发挥了建设部门的助手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水工程,通过实施河道疏浚、灌区改造、电灌站升级、智能化闸门控制系统建设等多种途径,改明渠为暗渠送水,并在渠道上方铺设橡胶跑道,栽种蝴蝶兰、红叶石楠、水杉等花卉树木,让输水渠道变为生态长廊,一方面提升了农业节水成效,另一方面也打造成对外展示的一张水韵名片。
四、改革启示
围绕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加快突破瓶颈制约,以智慧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依托,以打造灌区节水示范片区为重点,规范取水计量管理,更新改造计量设施,开展农业用水精准计量研究。优化用水调度管理,根据不同电灌站取水需求差别化调度,建立超计划用水分级预警机制。严格水权分配管理,建立农业水权交易平台,做好用水成本监审。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姜堰区农田水利管护和农业节约用水水平,确保改革效益持续有效发挥。

姜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小道

姜堰区建设智慧灌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