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十八团渠灌区位于新疆巴州境内,灌区主要有铁门关市、两个农牧团(镇),2021年底灌区现有人口5.1万人,灌区灌溉面积48.74万亩,干支渠全长147.62km,是兵团重要的稳产高产棉花和瓜果生产基地。2019年入选国家第一批“灌区水效领跑者”,2022年入选全国节水型灌区,成为全国灌区用水效率先进、管理规范的样板和标杆。
灌区实行计划用水、统一调配、分级管理,灌区工程配套齐全,支渠以上衬砌率100%,斗渠衬砌率接近90%。灌区运行全面采用信息化数据采集,信息化计量率占灌区总水量的95%以上,管理人员和用水户均可实时查询水位、流量、水量等基础数据,斗口及以上用水计量率达到100%,灌区水费收缴率达100%。管理制度健全,积极推进购买服务及连队水利民主自治,耕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为10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治水思路
十八团渠灌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定不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切实打通水利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灌溉节水,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益
灌区管理单位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持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加快实施十八团渠灌区现代化改造及智慧水利建设,有效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完善用水计量设施,打造智慧灌区
师市以水利体制改革为契机,与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师市智慧水利总体设计规划》,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水利综合业务平台,开展包括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灌区水量调度管理、闸门远程控制、IC卡智能泵站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费收缴系统、实时信息移动查询和智慧电力等系统建设。完成灌区干、支、斗渠分水自动监测站点185处,水位流量自动化计量率达到灌区总水量的96%,泵站、机井已全面实施“井电双控”智能计量方式管理,用水计量率达100%,铺设光缆62公里,实现引配渠系重点部位闸门远程控制、流量计量、视频监控全覆盖,初步实现了灌区“面上工程信息化、骨干工程自动化、运行调度科学化、建设管理智能化”。
(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十八团渠灌区不断加强基层管理站和服务公司标准化管理,制定《绩效考核奖惩办法》《节水灌溉制度》《用水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巩固提升和全面推进水利工程专业化管护、灌区规范化建设;采用“水管单位+团场水利服务公司+用水协会”的管理模式,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做到产权主体明确、管护责任落实、民主参与管理,用水户协会全程参与用水管理各个环节,最大限度保障了职工权益;深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充分发挥水价经济调节作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用水效率,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为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的落实奠定基础。
(五)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节水氛围
自1998年开始,十八团渠灌区积极推广膜下滴灌等配套技术与措施,减少了田间渗漏和地表蒸发,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不断提高,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显著,在降低承包户水肥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农田产出;各团(镇)采用春不复水、干播湿出、滴水出苗等农艺节水措施,加强田间用水管理、确定水利工程运行责任人,制定测量水制度,实现用水计量设施配备,按分户、水源类型、作物类型三级计量,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使水利用效益实现最大化。1998年,灌区成立志愿服务队,进行节水护水宣传推广活动,制定落实《第二师铁门关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拟定《第二师铁门关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对师市社会各行业用水节水奖励范围及标准进行明确和具体落实,不断增强用水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助推单位及个人用水效率提升。年投入各类宣传资金平均7万元,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直接受益人数近8万人,灌区职工群众节水护水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明显提高。
二、主要成效
十八团渠灌区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深度节水控水,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工程设施达标、灌区管理规范、用水计量完善、节水宣传到位、数字赋能等目标,积极探索新模式,渠系利用系数持续提升,干渠利用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提高,由规划的0.56提高到目前的0.64。灌溉保证率由实施前的75%提高到实施后的85%。亩灌溉定额由规划的550立方米/亩·年下降到改造后的440立方米/亩·年,灌溉周期由2018年的25天降为2022年的20天,年节水量约1628万立方米,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矛盾,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程度及作物单产,灌区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农业向精耕细作型农业转变,努力建设成为节水型、创新型、智慧型、法治型、开放型灌区。

十八团渠流经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

十八团渠第一节制闸

十八团渠支渠测流

十八团渠支渠标准化建设

十八团渠灌区农田棉花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