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厂概况
天星水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龙井村,建于2018年11月,总投资1335.01万元,占地面积3549m2,设计供水规模600m3/d,设计供水管线36.426km,解决天星乡集镇、龙井、小官庄、刘家庄、艾家林、马鞍田、田心、周家、陶家庄、唐家饮水安全问题,覆盖户数1613户,供水受益人口4888人,其中脱贫人口2314人。天星水厂取水工程水源为龙井泉水地表水,大河坪水库为备用水源,大河坪水库规模为小一型水库,年可供水总量可达259.8万m3。年总取水规模36.5万m3。水源水质满足要求。水源稳定年供水能力为21.9万m3,日最小供水量为0.035万m3/d,日最大供水量为0.06万m3/d,采用网格絮凝、斜管沉淀加石英砂过滤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厂区建有原水浑浊度、pH值、水温、流量实时在线监测及出厂水浑浊度、余氯、水温、流量实时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数据除在设备现场可以查看外还实时链接至厂区PLC控制柜显示屏、中控操作电脑显示屏、公司调度室显示大屏及公司员工手机远程在线查看及操作。
水厂主要性能指标
建成时间
|
2019年
|
设计日供水规模(吨/日)
|
600
|
服务人口(人)
|
4888
|
水源类型(地表/地下)
|
地表
|
执行水价(元/吨)
|
2
|
水费收缴率(%)
|
98.7%
|
二、典型经验做法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为确保供水质量,结合水厂水质的实际情况,对水源水、出厂水进行时时在线监测;水源水、出厂水每周自检一次,管网末梢水每两周自检一次;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半年送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36项水质全分析检测;每月对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常规9项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定价服务更合理。全面推行用水计量“一户一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和相关规定适时调整形成阶梯水价及超定额水价。当前,已与岑巩县人民政府签订供水缺口性补贴框架协议,县人民政府已出台乡镇集中供水价格机制,居民用水2元/m3、非居民用水3元/m3,后期将根据乡镇和农村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到位,最终实行同网同质同价。
智慧服务心连心。天星水厂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间断向服务覆盖区域供水,并设立调度中心专线,用户拨打专线后,任务指令会及时下达到服务范围,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用户所在地进行现场处置,及时解决用户问题。突发情况需停水时,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订阅号、服务号发布信息,内容包含停水原因、停水时间、停水范围及相关温馨提示,确保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公司定期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指定区域或全范围测漏测压,与智慧水务平台形成“智能+人工”联动工作模式,及时掌握管网真实情况并做好相应处置措施,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认可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三、水厂特点特色
(一)制度管理标准化、供水服务便捷化。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管护机制,为推进岑巩县各乡镇供水水厂从“水源管理、制水管理、供水管理、营销管理、服务管理”的专业化管理统一标准。一是对水源保护区安排人员进行巡查机制,设置水源保护区警示标识牌;二是对每一条输配水管线设置安装管道远程压力表及分段安装流量计,建立输配水管网管护机制;三是从水源到水厂每一个制水环节都设置视频管理,对每一台机械设备都进行编号,设置相对应的标识标牌;四是通过智慧水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水处理设备的运程自动操作及运行参数和状态的实时监控;五是对水源巡查、运行管理、计量收费、水质检测、营销服务等建立了标准化管理制度,并编制成册及公示上墙。六是积极响应中央发布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大力推行“零环节、零时间、零费用”的三零服务。与营收系统对接,方便用户使用同一用户号在任何一个收费大厅进行缴费。开通微信、支付宝等多种途径,实现关注公众号掌上办理变更、自助查询、缴费等业务。公司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定期推送水质检测报告,实现信息透明;不定期推送用水服务信息,包括查表计划、停水/降压公告等相关图文消息。开通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客户售后服务及时率与投诉处理及时率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广大用户足不出户24小时自助服务。
(二)打造智慧水务,实现成本节能降耗。通过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在管网与设备前端、中端、终端安装数据采集器,形成自动化消毒系统、机电控制单元与数据中心的联动应用,充分实现厂区自动化运行,从县城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进出水压力、管网压力、阀门数值、出厂水浑浊度、余氯等基础运行数据及月度、季度、年度报表上传,形成“县+乡+村”全域智慧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数据信息收集供水区域居民用水特征,管网漏损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及时处置,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率。
水厂全景
员工岗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