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迭代升级“县级统管”长效机制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2024-05-27 14:25
近年来,淳安县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要求,立足现状实际,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饮用水管理的特色之路,保障了全县37.6万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好水。
一、构建“1+23+6”管理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公司化运作”县级统管模式,明确淳安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为县域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机构,同步实施全县农供水设施资产登记工作,将农饮水统管公司资产做强,为下步企业发展融资做好基础工作。二是全县23个乡镇分别成立了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县级统管机构统一管理,负责各乡镇农村饮用水工作。三是推行6大片区化管理改革,打破传统区域地理界限,将23个乡镇划分为6大片区,实行片区经理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提高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签订各级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目标责任书272份,明确水质检测、设备管理、运行维护等各岗位管理责任人524名,上墙公示全县建册的单村供水站责任牌599个,成立“农饮110”数字化联动指挥中心。
二、推行“十统管”管理模式
全县23个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在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中,推行“十统管”管理模式。一是统管注册登记。23个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由淳安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注册登记。二是统管人员招聘。根据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标准化管理要求定岗定员,由县级统管机构负责制定招聘条件,组织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录用,共计招录176人。三是统管培训上岗。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集中授课,考试通过后持证上岗,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四是统管编码上线。对全县599处农村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摸底、登记、现场编码等,有关信息导入“淳安县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在线监管。五是统管清洗消毒。对取水口、过滤池、蓄水池每年清洗不少于2次,消毒由公司统一购置药品,并按标准定期开展。六是统管维修养护。管理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消除或排除出现的各类隐患,及时进行修复。七是统管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实行全覆盖,管理公司每天进行自检、县级层面每季度进行检测,2023年全县水质合格率为93.01%。八是统管水费扣缴。水费收缴实行统一定价,单村供水不低于0.5元/吨,规模以上水厂不低于0.75元/吨,采取阶梯水价制度,对农村低保户减半收费,同时为方便群众缴纳水费,用水户与管理公司、农商银行签订代扣代缴协议,由农商银行各乡镇网点统一扣款。九是统管抄送水表。完成水表、水箱安装各12.3万只,每季度抄表扣款一次,2023年收缴水费752.58万元,收缴率达96%以上。十是统管监督考核。县级主管单位印发考核细则监督乡镇及县级统管单位,各乡镇负责属地管理,县级统管单位负责对下属23家管理公司进行考核排名。
三、落实“规、建、管、运”一体化
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县级统管单位全过程一体化参与其中。一是规划方面。县级统管单位结合多年管理过程发现的如汛期浑水、旱季缺水、冬季冻水等问题和水产业发展需求,为县级主管单位规划决策提出可行性建议。二是建设方面。县级统管单位直接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负责项目的质量把控、进度统筹、安全生产等,真正做到“谁管理、谁负责”。三是管理方面。建设的同时已融入了后期管理,大大缩减了移交环节,实现建管无缝衔接,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四是运营方面。及时办理项目产权证,做大公司资产,在满足农村居民供水的前提下为水产业企业供水,充分发挥自我“造血”功能,确保农村供水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
责编:夏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