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州创新农村供水发展新模式,实现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
2023-08-08 08:59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480处,服务人口40.72万,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服务人口0.35万;千吨万人供水工程2处,服务人口2.42万;规模以下集中供水工程938处,服务人口36.25万。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商州区农村供水保障瓶颈问题,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用水需求,商州区探索农村供水集成管护“新格局”,锻造农村供水务实担当“新队伍”,倡导农村供水有偿用水“新风尚”,对全区农村供水实行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
一、探索农村供水集成管护“新格局”
商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作,聚焦短板弱项,对全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020年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商州区惠众农村供水有限公司,承担全区农村供水工程的组织实施、设施运维、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等工作。区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农村供水设施维修养护和管水员工资补贴,300万元作为公司运营经费。全区4个供水片区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公司牵头抓总、分站统筹划片包干、管水员具体协调实施,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受益”的新格局,实现了从水源到龙头的全链条管理维护。
同时,商州区进一步完善和出台了《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十条措施》《镇(街道)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考核办法(试行)》《商州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商州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明确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农村水经营活动权限范围,全面落实“三个责任”,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农村供水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锻造农村供水务实担当“新队伍”
在商州区水利局的组织协调下,公司共设立了5个二级管理站,成立了15人的应急维修服务队和14个镇办供水保障小分队,聘用村级管水员392名,负责全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2020年5月,成立群众诉求受理中心,公开24小时便民热线电话,固定专人负责接听受理,来电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形成完整的“发现—核实—解决—回访”闭环链条工作流程,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2021年5月,成立惠量检测有限公司,配置仪器设备56台(套),专业水质检测人员6名,并取得CMA资质认定。每年检测农村供水工程水样600份以上,解决了以往依靠第三方机构检测成本高、时间长、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三、倡导农村供水有偿用水“新风尚”
商州区农村供水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明确水费收缴管理责任,对于单村供水工程依托村级管水员进行收费管理、对于移民安置点供水依托物业小区进行管理,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挂装水表、统一提供消毒物品,统一维修维护;同时深入各镇(办)村(社区)发放便民服务卡14万张,大力宣传有偿用水、节约用水相关政策。 目前,商州区大荆镇、腰市镇、金陵寺镇及陈塬街道办凤山等集中供水工程已实现水表挂装率100%,水费收缴率100%,供水管线跑冒滴漏现象大大减少,彻底改变了低处有水吃、高处吃水难的现状,也改变了农村吃水不掏钱、不付服务费思想,提高了农村群众有偿用水、节约用水意识,形成了农村和谐有序用水氛围。
商州区农村供水“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作用发挥明显,推动了全区农村供水基层管护服务工作快速便捷、为民亲民,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日益提升。自实行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以来,全区群众投诉供水问题逐年大幅度降低,从2020年的187起、2021年的75起降至2022年的15起。2022年10月,商州区农村供水工程“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入选陕西省水利厅农村供水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下一步,商州区将坚持补短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在加大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完善工程管护制度和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一是强化监测排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时整改解决问题、消除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底线。二是加快设施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拓宽思路,两手发力,深化“政金企”合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设完成一批高质量、标准化、规模化的供水工程,进一步优化工程布局,提高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三是强化工程管护,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以“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用户满意”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水价制定和水费收缴工作,不断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专业管水员正在进行管道维修
企业接线员在接听和记录群众诉求
公司配套的水质化验室
责编:夏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