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川:创新建设管理模式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2023-04-04 08:55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近年来,湖北省汉川市紧紧围绕要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优质水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建设,不断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占比分别达到100%、93.47%,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 立足大局,坚定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总体方向
一是锚定三个目标做规划。汉川市委、市政府成立水厂建设管理调研工作专班,在全市乡镇、相关部门开展为期2个月的走访调研,研究确定三个总体目标:水厂布局围绕“同饮汉江水、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厂建设立足“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管理”,水厂运营突出“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二是确定两大工程抓建设。计划建设襄北、襄南水厂,总受益人口75万人,占农村地区总人口93万人的80.6%,其余的18万农村人口由城东、城南、新河水厂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农村地区华严、城隍水厂共5座水厂供水。先期建设襄北水厂,规划日供水能力15万吨,覆盖襄北10个乡镇,受益41.5万人。后期实施襄南水厂,规划日供水能力15万吨,覆盖襄南7乡镇33.5万人。
三是实现四个转变强保障。水厂建成后,汉川将实现水源由地下水向汉江水转变、水厂规模由小到大转变、水质由达标水向优质水转变、供水时间由分时段供水向全天候供水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足量的供水服务,助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还将强化北河工业园、福星工业园区和汉江古镇、天屿湖社区等旅游区农村供水要素保障。
二、创新模式,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发力”
一是创新融资模式。严格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质量,以“襄北水厂项目整体打包、BOT模式建设经营、合作期限不低于30年”为基本条款,面向全国公开招选项目投资商。项目资金包括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两部分,政府投资约5000万元,用于襄北水厂前期工作、征地、三通一平和永久电力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5亿元,用于襄北水厂主体工程建设。
二是压实招商责任。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项目招商工作,解决项目招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历经4个月时间,先后同119家企业开展多轮招商引资会谈,同17家有意向企业及其联合体进行紧密对接。襄北水厂中选投资商与汉川汉江国投在汉川市注册成立湖北汉兴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三是细化招商流程。对谈判基础性条款、谈判评分细则进行了反复磋商修改完善,与5家企业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组织了3场招商谈判预演,2022年8月13日通过公开招选最终确定襄北水厂投资商。项目建设模式被水利部推广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两手发力”典型案例。
三、 质效并举,强力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实施
一是合理制定实施方案。襄北水厂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79个饮水提标升级工程项目,按照统筹部署和安排,编制了《汉川市水利补短板强功能农村供水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推动襄北水厂项目建设。项目工期400日历天,预计2023年12月底能完工通水,受益10个乡镇。
二是优化水厂设计方案。为让襄北水厂建设选址、管网路线更加科学合理,会同设计院拿出3套比选方案,多方征询意见,反复调整优化,最终敲定规划设计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排专班全程跟进,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汇报,提前完成项目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及概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为招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严格项目日常监管。襄北水厂项目于2022年9月21日正式开工,按照水厂建设指挥部的职责分工,督促项目公司按规划设计、建设进度、安全施工要求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截至2023年3月底,已完成工程形象进度25%,总体进展顺利,为早日建成受益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是健全长效运行机制。襄北水厂建成后由项目公司组建专业化团队管理30年,运营收入以特许经营期使用者付费为主,期满后移交汉川市人民政府。为保障水厂长效运行,严格规范核定水价为2元/吨,还制定水量兜底条款,当每日实际用水量小于7.5万吨时,按照7.5万吨结算水费,若实际用水量高于7.5万吨,按实际水量结算。
下一步,汉川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一是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襄北水厂如期完工受益。二是加大水厂管理力度,严守供水安全风险底线,确保农村水厂长期受益;三是持续推行“行业化监督,企业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建设管理新格局。
襄北水厂效果图
汉川马口镇自来水厂一角
城隍水厂工作人员在检测水质
责编:夏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