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和长效化

2021-11-30 16:08

  山东省枣庄市下辖“五区一市”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420万人,60个涉农镇街,3232个自然村,农村人口305万人。由于早期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供水工程不同程度存在年久失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村供水运行管护问题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吸收借鉴省内外先进做法,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撑,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构建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构建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供水工作提质增效

  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作,“十三五”以来,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两年攻坚行动、农村供水提质工程,出台了《枣庄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枣庄市关于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案》等制度,建立了“以奖代补机制”(市级财政每个自然村补助15万元),拓宽了银行贷款、发行专项债券等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管理运行单位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农村供水方式逐步由分散向集中、规模化、城乡一体化转变。

  二、探索创新“四种供水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供水

  枣庄市积极推动探索推进规模化供水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80%。一是“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滕州市成立了中润供水有限公司,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日供水能力达到32万吨,覆盖城乡人口167万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走在了山东省前列。二是“一镇一网”供水模式。峄城区实现了“一镇一网”规模化水厂供水,7个镇(街)农村供水由镇供水中心统一管理,全区农村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4万吨,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约28.5万人。三是“三水共管”模式。台儿庄区成立了专业化供水公司,将工业供水、农村供水、农业灌溉用水统一由该公司运营管理,通过工业用水反哺农村用水,解决了农村供水亏损的难题,公司管理的秦庄、涧头两座农村供水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吨,受益人口约19万人。四是“公司化”运营模式。薛城区、市中区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在部分镇实现了农村供水“公司化”运营。如薛城区陶庄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了陶庄供水公司,公司现有地下水源2处,制水厂2座,供水主管网120余公里,承担着镇驻地、30个村、6个社区供水任务,服务人口6万余人。

  三、强化“三大要素保障”,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枣庄市农村公共供水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设立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市财政每年列出1000万元预算资金,各区市财政按照1:1比例进行配套,同时,各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按照水费收缴额的10%计提,三者共同充实维修养护基金账户。据此,全市每年筹集维修养护资金约2300万元,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建立农村管水员(网格员)制度,全市3232个自然村共有管水员2728人,按照每月不低于800元的标准落实岗位补贴(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6:2:2的比例落实资金补贴),畅通市、县、镇、村四级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处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建立市、县级农村供水监督电话举报制度,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信息月报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持续提高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通过强力推进和创新机制,枣庄市农村供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规模化供水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枣庄市自来水普及率97%。二是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区(市)设立农村供水服务热线,供水企业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服务承诺、限时抢修等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农村供水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三是维修管护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农村供水村级管水员制度,全市共有管水员2728人,实现了全覆盖,工程管护运行责任到人,工程维护有专人负责,打通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的“末梢神经”。

薛城区洪源水厂加压泵房 

薛城区洪源水厂加压泵房

2、枣庄市滕州市城乡供水中心综合服务大厅 

滕州市城乡供水中心综合服务大厅

台儿庄涧头集水厂水质化验室 

台儿庄涧头集水厂水质化验室

责编:夏康平

进入无障碍阅读